副交感02-解剖
-
製作人:陳和謙醫師
粉絲專頁連結
!!請把握限時投影片檔案下載!!
影片內容逐字稿
哈囉大家好,歡迎來到醫學整合課程。我們要進入副交感解剖的範圍啦!
交感、副交感與體神經
首先,我們要先知道副交感在神經系統中的定位。它屬於周圍神經系統中,由腦或脊髓傳出的運動神經,運動神經又分為意識無法控制的自律神經和意識可以控制的體神經,其中副交感是屬於意識無法操縱的。
接著,我們要瞭解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相同和相異的地方。
交感神經又稱為胸腰神經,在定義上,是由脊髓的胸段到腰段 T1~L3 內的 灰質 的 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 發出,經過 節前神經,交棒到 節後神經,至於這個節後神經元的本體,可能在交感神經幹或是主動脈前的交感神經叢…等等,這裡就不詳細探究。而節後神經的突觸末端,所接到的「動器 (effector)」才是這裡的重點。它只有三種可能,也就是心肌 或 平滑肌 或 腺體。
而副交感神經,又稱為頭薦神經,也就是說,它是從腦幹或是脊髓的薦部出發。更精確地說,它是延著腦神經第 3, 7, 9, 10 對離開,或是由脊髓薦段 S2~S4 內的 灰質,發出相對較長的 節前神經,交棒到 節後神經,而這個節後神經元的本體,大多直接位於副交感神經所支配的器官的附近或是之內,而隨著支配器官的不同,它們形成的神經結就有不同的名稱,這裡也就不詳細探究,因為相對沒有這麼重要。這裡要強調的,是副交感節後神經的突觸末端所接到的「動器」一樣也只有剛才的那三種可能,就是心肌、平滑肌和腺體。
除了自律神經中的交感和副交感之外,我們也把意識不可控制的體神經納入這張整理圖之中,因為待會兒要一起做比較。體神經是由腦幹或脊髓的前角 (anterior horn) 出發,沒有交棒就直接到它所支配的動器,這個動器的唯一可能,就是骨骼肌。
神經傳導物質與受體
好的,在我們把神經訊號的整體路徑建設完畢之後,我們要關心的是神經和神經之間,以及神經和動器之間,究竟透過什麼樣的神經傳導物質來進行訊號的傳遞。我們知道,只有交感的節後神經是釋放 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ine 簡稱 NE,其它不管是交感的節前、副交感的節前或節後、體神經的神經肌肉突觸,一律都是以 乙醯膽鹼 acetylcholine (簡稱 Ach) 進行傳訊。再來,我們還要知道,下游的對方是準備了什麼樣種類的受器 (或說是 受體 Receptor),來接收上游釋放的神經傳導物質。其中交感和副交感的節後神經以及骨骼肌 都以 Nicotinic receptor (尼古丁受體) 來接收,簡稱 N;而心肌、平滑肌和腺體對於交感和副交感接收的受體是不一樣的。對於交感釋放的 NE,它們是採用 adrenergic receptor 腎上腺素受體 α 和 β 來接收,而對於副交感釋放的 Ach,它們則採用 muscarinic receptor 膽鹼類受器、或翻譯成蕈鹼類受器 來接收,簡稱 M。
受體與傳訊的複雜
再來呢,就會遇到這部份很麻煩的地方。麻煩的第一點是,受體其實不是只有這幾種,它們有不同的次分型。舉例而言,α 有 α1 α2,β 有 β1 β2,M 甚至有 M1 M2 M3 M4 M5 哇天啊!已經超過我們腦袋可以負荷的極限了!而麻煩的第二點是,這些神經傳導物質、受體種類、受體下游的生化途徑和對應的生理效果,它們之間的關係很多很雜。也就是說,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會與不同的受體結合,啟動其對應的生化途徑,但不同的受體卻可能對應到同一種下游的生化途徑,例如 雖然 NE 接到 α1,Ach 接到 M1,但它們同樣都會啟動下游的 Gq 路徑。
這樣還沒完喔!因為即使是同樣的生化途徑,也會在不同種類的細胞之中產生不同的效果。於是,它們的關係變得錯綜複雜,學生階段常常會陷入死背去應付考試的困境,而因為有一些部份與臨床的關係實在也真的不大,所以考完試就忘記了然後一輩子再也不去理它了,但是啊,在這之中確實有一些內容是會對於連結到臨床有幫助的,那該怎麼辦呢?就需要我們好好地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整頓一番了!至於整頓的手法,且待下回分曉!謝謝大家,我們下次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