輻射線相關的皮膚炎
-
簡介
在暴露於游離輻射之後,皮膚可能會產生病變,稱之為放射性皮膚炎(radiation dermatitis)。其造成的變化,可以分成可逆(發炎、疼痛、皮脂腺萎縮、色素變化)和不可逆(萎縮、硬化、微血管擴張、潰瘍、皮膚癌)兩個大類。
暴露的成因
治療(癌症的治療)、意外暴露(核災)、職業暴露
急性放射性皮膚炎
(1) 簡介
- 通常在照射輻射線之後90天內產生反應
- 其嚴重程度及變化和輻射劑量有關
(2) 臨床表現
- 包括紅斑、水腫、色素變化、落髮、脫皮等
(3) 分級
-
最常用的指標包括RTOG還有NCI CTCAE
-
輕微的皮膚炎(RTOG及NCI CTCAE grade 1)
症狀在照射後數天到數周出現,並且在一個月內緩解
通常以輕微的紅斑、按壓後變白(blanchable)、乾的脫屑
常合併落髮、癢 -
中度的皮膚炎(RTOG及NCI CTCAE grade 2)
疼痛的紅斑、水腫(進展至局部上皮缺失、濕的脫屑,通常在皮膚皺摺處)
症狀在放射治療結束後的1-2周達到高峰 -
嚴重的皮膚炎(RTOG及NCI CTCAE grade 3和4)
%(#ff0000)[大面積的濕脫屑,範圍超過皮膚皺摺處]
可能進展至full-thickness的皮膚壞死和潰瘍,容易感染
疼痛非常嚴重,且對於opioid的反應不好
(4) 病程
- 在沒有感染的狀況下,通常在暴露放射線後10天內,上皮重新長出
- 然而,若有嚴重的發炎及次發性感染,病程則會脫得更長
(5) 診斷
- 基本上是靠臨床進行診斷
- 病灶界線清楚,且通常侷限在照射的部位,是重要的線索
(6) 預防
-
維持照射部位乾淨及乾燥,避免使用過於刺激的物質沖洗,做好皮膚保養
-
外用類固醇:於每次放射治療後,塗抹低至中強度的類固醇,能夠減少放射線皮膚炎的嚴重程度
-
其他外用物質及系統性用藥,目前的證據仍然不足
(7) 治療
-
grade 1:基本的皮膚照護
-
grade 2~3:傷口處要換藥、並避免皮膚感染
-
grade 4
罕見,但若進展至此階段,可能需要停止放射線治療
可能需要清創、做skin graft等
放射線回憶反應(radiation recall reaction)
(1) 簡介
- 是一種因為化學治療藥物所誘發的急性發炎反應,局限於過去『曾照射放射線』的位置
(2) 盛行率
- 放療後接受化療的患者中,約有6-9%出現此反應
(3) 病生理機轉
- 常見於傳統的化學治療藥物,例如anthracyclines(ex.小紅莓)、taxanes(紫杉醇類)、antimetabolites(ex. Gemcitabine)等。但也曾有標靶治療造成此反應的報告
(4) 臨床表現
- 輕微的紅疹、乾的脫屑、癢、水腫、潰瘍等
- 近1/3的個案,回憶反應發生在其他部位(肺、口腔黏膜、腸胃道)
(5) 病程
- 通常停止使用該藥物後,此反應在1-2周內緩解
慢性放射性皮膚炎
(1) 臨床表現
- 於暴露放射線後數個月到數年出現的皮膚病變
- 以真皮層纖維化、色素變化、萎縮、微血管擴張、皮膚附屬器缺失、潰瘍表現
(2) 治療
- 有些研究指出,pentoxifylline加Vitamin E (>3年),可能對於慢性的放射性皮膚炎有幫助。但最佳劑量以及治療時間,目前都還不甚清楚。
(3) 癌化風險
- 照射放射線的位置,未來有較高的風險出現皮膚癌SCC
- 通常在接受放射線暴露後4-40年出現(平均12年)
- 預後差,容易轉移以及復發,要密切監控,及早治療
Reference
Fizpatrick's color atlas and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