癲癇的外科治療
-
簡介
癲癇(epilepsy)是神經科的重要疾病,常需要長時間給予抗癲癇藥物控制。然而,有些患者對於藥物的反應並不好,或出現了嚴重的不良反應,因此可能需要外科的介入。
癲癇的操作型定義(ILAE,2014)
-
2次 unprovoked seizure,間隔大於24小時
-
1次unprovoked seizure,且在未來10年,有超過60%的風險會再次發作
-
被診斷出癲癇症後群(epilepsy syndrome)
外科治療的時機
-
通常是藥物控制不良的癲癇,至少要試過三種以上的藥物,且現在同時使用兩種藥物。此外,新和舊的藥物都要試過,才能被歸類為drug-resistance。
-
另一方面,有些患者對於抗癲癇藥產生嚴重不良反應,剩下能用的藥物控制也不良,也可考慮接受外科的治療
誰適合做
-
藥物控制不良的癲癇,且發作頻率高(1-2個月就發作一次)
-
不正常發電的區域是能夠手術移除的,且術後對於功能的影響不會太多
術前的評估
(1) 腦電圖的檢測
- 非侵入性:EEG、Video EEG
- 侵入性:Subdural grid、Sterotactic EEG (SEEG)
(2) 核磁共振造影與頻譜(MRI、MRS、Functional MRI)
(3) 核醫檢查:FDG-PET、MEG等
(4) 神經心理學評估(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)
(5) Wada test
- 侵入性較高的檢查,主要用於評估術後對於語言及記憶的影響
- 會從內頸動脈注入麻醉藥物(ex. amobarbital或propofol),短暫抑制該側腦區的言語及記憶功能。並評估顳葉切除後對於患者言語的影響。
- 此檢查目前比較少做 (比較常做functional MRI)
手術的方式
(1) 手術病灶切除
-
利用手術的方式,將造成癲癇的病灶破壞、切除
-
手術的方式
-
Anterior medial temporal lobectomy with amygdalo-hippocampectomy
把部分顳葉、杏仁核、海馬迴切除
(顳葉切除時,要注意是否影響到語言區) -
Selective amydalohippocampectomy
只切除杏仁核、海馬迴(減少顳葉的切除) -
Hemispherectomy
半大腦切除,但通常只在小孩子做,因為可塑性比較高
-
(2) 切斷連結
- Corpus callosotomy
將Corpus callosum切除,斷開左右大腦的連結
較常用於atonic seizure,讓放電區侷限在單側,減少受傷的機會
(3) 神經調節Neuromodulation
- 如迷走神經刺激(vagus nerve stimulation)、深部大腦刺激(deep brain stimulation)
Reference
台北榮總 林俊甫醫師演講內容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