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窩組織炎和皮膚膿瘍
-
簡介
蜂窩組織炎和皮膚膿瘍是最常見的皮膚軟組織感染,兩者的定義分別為
(1) 蜂窩組織炎(cellulitis)
-
局部的皮膚紅腫熱痛,導因於細菌的侵犯
-
丹毒(erysipelas)為淺層真皮+表淺淋巴管的感染
-
蜂窩組織炎則為深層真皮+皮下組織的感染
(2) 皮膚膿瘍(skin abscess)
- 膿(pus)聚集在真皮和皮下空間
流行病學
(1) 盛行率
-
蜂窩組織炎:最常出現於中老年 (盛行率約200/100000)
-
丹毒(Erysipelas):最主要出現在兒童和老年人
(2) 危險因子
- 包括皮膚受損(注意腳趾間)、皮膚發炎、水腫、肥胖、免疫抑制(DM、HIV)、其他皮膚感染的存在(ex. 香港腳)
微生物學
(1) 蜂窩組織炎和丹毒
- 最常見的菌種為Beta-hemolytic streptococci (尤其是GAS)
- S. aureus是個重要,但相對較少見的成因
(2) 皮膚膿瘍
- 最常見的菌種為Staphylococcus aureus(包括MSSA和MRSA)
大約佔了75%的個案 - 在口周/肛周/陰道的感染,更常見為混合菌種感染
臨床表現
(1) 蜂窩組織炎和丹毒
-
以局部的皮膚紅腫熱痛為表現,可能合併發燒
(蜂窩組織炎的進展比較不明顯,丹毒的症狀則比較急性) -
蜂窩組織炎和丹毒基本上是單側,且最常出現於下肢
-
可能會合併淋巴管炎、淋巴結腫大、
(2) 皮膚膿瘍
-
在真皮或皮下區域有蓄膿
-
為疼痛的結節,可能合併周邊的蜂窩組織炎
患者可能合併局部的淋巴結腫大 -
可能導因於毛囊的深部感染(furuncle),多個furuncle聚集會形成carbuncle,可能會造成系統性的症狀
診斷
-
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診斷
-
要和其他感染(ex.壞死性筋膜炎)和非感染症(ex. 皮膚炎、痛風)等鑑別
治療
(1) 總覽
-
未化膿的感染(nonpurulent):抗生素治療
-
化膿的蜂窩組織炎(無可drain的膿瘍):抗生素治療
-
膿瘍(abscess):I & D (incision and drainage) + 抗生素治療
(2) 何時要給靜脈抗生素治療?
- 系統性毒性(ex. 發燒、低血壓、持續心搏過速)、快速進展、給口服藥物後48小時仍持續進展、無法耐受口服治療、靠近植入物(ex.人工關節)的感染
(3) 未化膿的蜂窩組織炎
- 給能夠對抗streptococci和MSSA的抗生素(ex. cefazolin)
(4) 化膿的蜂窩組織炎
- 給能夠對抗S. aureus的抗生素
(5) 膿瘍
-
做I & D,引流膿瘍
-
2014年的IDSA guideline中,並沒有建議每個患者都要給抗生素
(除非有系統性感染/免疫抑制/極端年齡/多個膿瘍等)
是否一定需要給抗生素,目前仍然有討論的空間
Reference
-
Spleman D, Baddour LM (2018). Cellulitis and skin abscess: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. Retrieved 2018 Aug 3rd from www.uptodate.com
-
Spelman D, Baddour LM (2018). Cellulitis and skin abscess in adults: Treatment. Retrieved 2018 Aug 15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