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與年輕成人的缺血性中風
-
簡介
雖然大部分的中風發生於老年人,中風也可能發生在兒童和年輕成人,造成患者的併發症與死亡。本篇筆記側重在兒童和年輕成人的缺血性中風,介紹重要的成因與危險因子。
流行病學
(1) 嬰兒和兒童,年發生率約為0.6-7.9/100000
(2) 小於45歲的成人,年發生率約為3.4-11.3/100000危險因子
此族群的中風要考慮到先天性心臟病、血液科疾病、血管病變、代謝異常、藥物等因素;年紀較大的成人,則以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抽菸等為重要的危險因子
重要成因
(1) 心臟
- 先天性心臟病是造成栓子性中風的重要成因
- 在年輕成人中,有先天性心臟病其中風風險較一般族群高9-12倍
- 其他後天的心臟病灶,如心內膜炎、心肌炎、瓣膜置換等,也會增加中風的風險
(2) 血液疾病
-
鐮刀型貧血(sickle cell disease)是兒童中風最常見的成因
比一般兒童的風險高300倍 -
其他促凝血的疾病,也要納入鑑別診斷中
包括protein C deficiency、protein S deficiency、抗凝脂症候群、anti-thrombin III deficiency、高homocysteine、血液腫瘤等
(3) 血管病變
-
腦部血管結構的先天/後天異常,都可能會造成中風的產生
-
Focal cerebral arteriopathy of childhood (FCA)
不明原因的局部腦部血管狹窄(stenosis) -
Moyamoya disease
為內頸動脈的狹窄,導致許多側枝血管代償性的產生,在血管攝影下類似煙霧狀的結構。此疾病在亞洲(尤其日本)比較常見,可能和基因有關係。在兒童,主要以反覆的TIA或缺血性中風表現;年輕成人則以顱內出血較為常見。 -
血管剝離
在年輕成人族群較為常見,可能和創傷有關,但也可能自發性剝離
有結締組織異常(如Marfan syndrome)的患者,風險更高 -
血管發炎
-
原發性血管炎
Takayasu arteritis、Giant cell arteritis、Kawasaki disease、polyarteritis nodosa等 -
次發性血管發炎
自體免疫疾病(SLE)、感染、腦膜炎、病毒感染(HIV、varicella)、梅毒、中樞神經的結核感染、真菌感染等
-
(4) 代謝性疾病
-
許多代謝性疾病和中風有關,主要和血管壁異常有關
-
CADASIL
是Notch3基因突變,會造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漸進退化
常合併有偏頭痛、TIA、缺血性中風等 -
Fabry disease
為alpha-galactosidase A的缺陷所造成的溶體儲積疾病
會造成血管的狹窄,進而增加缺血性中風的風險 -
Homocystinuria
Cystathionine beta-synthase的缺陷,導致血中homocysteine濃度增加
血栓生成的機會增加,進而增加中風風險 -
其他
Menke’s disease、DADA2缺陷等
(5) MELAS
-
全名為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-like episodes (MELAS)
-
和粒線體基因突變有關,造成多系統性疾病
-
患者會出現類似中風的表現,包括半身癱瘓、視力受損、癲癇、偏頭痛、失智等。通常在兒童期出現,反覆發作,造成神經功能逐漸受損
(6) 物質濫用
- 包括促交感神經興奮的藥物,如古柯鹼、安非他命等
- 因為造成高血壓、血管痙攣、血管發炎,進而導致中風產生
Reference
Smith SE, Fox C (2019). Ischemic stroke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: Et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. Retrieved 2019 April 8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