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蕁麻疹與血管水腫

    每日 Notes
    皮膚科 蕁麻疹urticaria 血管水腫 過敏allergy
    1
    1
    3281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名詞定義

      (1) 蕁麻疹Urticaria

      • 為暫時性的丘疹或斑塊,導因於papillary body的水腫
      • 病灶表淺、邊界清楚、且通常很癢

      (2) 血管水腫Angioedema

      • 更大範圍的水腫,影響真皮層和皮下組織
      • 病灶較深,邊界不清楚

      (3) 兩者都是水腫病灶,但影響的皮膚層不同

      流行病學

      • 15-23%的人,在一生之中可能出現蕁麻疹

      臨床分類-急性與慢性

      (1) 急性蕁麻疹

      • 急性發作,經常是大片的蕁麻疹合併血管水腫

      • 通常為IgE介導,由食物、藥物、寄生蟲等誘發
        也可能為補體介導,如serum sickness like reactions

      (2) 慢性蕁麻疹

      • 反覆發生的蕁麻疹,持續時間超過六周以上。
      • 大部分的患者(80%)找不到明確成因

      成因

      (1) 免疫性

      • IgE介導
        接觸抗原後,刺激被IgE激活的肥大細胞,釋放活性物質,產生蕁麻疹
        為第一型的過敏反應(hypersensitivity)

      • 補體介導
        由補體誘發,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物質
        血清病(serum sickness)→全血、免疫球蛋白誘發

      • 自體免疫性蕁麻疹
        常見、慢性、產生對抗FcεRI或IgE的自體抗體
        自體血漿皮膚試驗陽性,且抗FcεRI抗體陽性

      • 免疫性接觸蕁麻疹
       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接觸環境刺激後(ex.動物/植物/乳膠),產生蕁麻疹
        嚴重者,甚至可能造成全身性過敏反應(anaphylaxis)

      (2) 物理性

      • 定義:由冷、熱、光、壓力、震動等物理因子誘發的蕁麻疹

      • 診斷:給予相關刺激,確認病灶是否能夠再現

      • 皮膚劃紋症(dermographism)
        抓皮膚後,產生線狀的蕁麻疹,通常在30分鐘內消失

      • 冷蕁麻疹(cold)
        接觸冷的地方,產生蕁麻疹

      • 陽光蕁麻疹(solar)
        陽光曝曬後產生蕁麻疹,通常在290-500nm光譜處
        蕁麻疹持續小於1小時,可能合併昏厥

      • 膽鹼性蕁麻疹
        運動到流汗時,產生許多小而癢的蕁麻疹病灶,可能合併wheezing

      • 壓力性血管水腫
        於持續受壓處,產生血管水腫的病灶
        病灶延遲產生(30分鐘-12小時),病灶疼痛且持續數天
        (ex.久坐造成臀部腫、久走造成腳底腫)

      (3) 和肥大細胞釋放因子有關(mast cell-releasing agents)

      • 誘發因子包括顯影劑、水楊酸、食物防腐劑和添加物、染料、ACEi

      (4) 不明原因

      (5) 非免疫性接觸蕁麻疹

      • 外來的刺激物,穿透皮膚,產生局部的蕁麻疹病灶

      (6) 和自體免疫疾病/血管疾病相關的蕁麻疹

      • 包括SLE、Sjogren,但主要是血管炎性蕁麻疹

      (7) 血管水腫症候群

      • heredity angioedema
        嚴重的體染色體顯性疾病,患者會出現陣發性血管水腫
        抽血檢查發現C4和C1 esterase inhibitor下降
        腸道水腫,導致陣發性腹部絞痛
        氣管水腫,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

      • Angioedema-Urticaria-Eosinophilia syndrome
        患者合併發燒、嚴重血管水腫(持續7-10天)、體重顯著升高(水份滯留)、顯著的白血球和嗜酸性球升高。無家族史,預後好。

      臨床表現

      • 病灶會很癢,影響生活品質和睡眠

      • 若血管水腫影響舌頭、咽部→影響進食和呼吸
        若血管水腫影響氣管→造成窒息

      診斷

      • 完整的病史詢問是最為重要的

      • 確認病灶持續時間、誘發原因、是否合併疼痛/燒灼感/發燒/wheezing/關節疼痛、腹部絞痛等→可以協助了解患者蕁麻疹的成因

      治療

      • 預防:避免碰觸相關的過敏原

      • 若患者產生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,第一線要先給epinephrine,並穩定患者的生命徵象

      • 藥物治療

        • 第一線給H1抗組織胺(二代的鎮靜效果較小)
        • 若效果不佳可考慮增加劑量、加上H2抗組織胺,或肥大細胞穩定藥物等
        • 若患者有顯著的血管水腫,可考慮給短期的類固醇
        • 在Heredity angioedema的患者,考慮長期給danazol,但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(ex.多毛症、經期不規則)
        • Omalizumab:可用於對上述治療無效的慢性蕁麻疹患者

      Reference

      Fitzpatrick color atlas and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