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發性中樞神經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CNS
-
簡介
原發性中樞性血管炎(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,PACNS)是一群罕見且異質的疾病,特徵為侷限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血管炎。
流行病學
- PACNS會影響各年齡的患者,平均診斷年齡為42歲
- 男性的出現機會較高(2:1)
- 因為罕見,其盛行率及發生率並不甚清楚
病生理機轉
目前仍了解有限
臨床表現
-
通常是亞急性的病程,在3-6個月的時間出現局部或廣泛的神經功能失常
-
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頭痛、混亂、意識狀態改變
較少見的症狀包括TIA、中風、癱瘓、視力改變、昏迷、失智、癲癇等 -
其他系統性血管炎的常見表現(如體重減輕/周邊神經病變/發燒/紅疹)等,在PACNS則不常見!
相關檢查
-
目前沒有實驗檢查可以用來單獨診斷PACNS
重點在於排除其他類似的狀況(ex. 感染) -
發炎指標與自體免疫抗體
發炎指標如CRP和ESR通常正常,或只會略為升高
ANA、ANCA、aPL、RF通常都是陰性 -
腦脊髓液分析
能看到白血球和蛋白質升高,類似病毒性腦炎的表現 -
影像學檢查
→包括CT、MRI、腦部血管攝影等
→典型特徵會看到血管節段性狹窄或擴張,且多條腦血管受影響
→另一方面能夠排除其他腦部病灶 -
切片
- 目前仍為黃金準則
- 位置:軟腦膜和皮質都要切到
- 組織學特徵為小動脈的發炎,有三種不同型態(肉芽腫性、淋巴球性、壞死性)
重要鑑別診斷
-
感染:HIV、TB、HSV、梅毒等
-
凝血功能異常:抗磷脂症候群
-
腫瘤:淋巴瘤
-
偏頭痛
-
血管收縮症候群:RCVS
-
嚴重高血壓、粥狀動脈疾病
-
其他:類澱粉血管病變、類肉瘤、moya-moya disease等
診斷標準
Calabrese和Mallek在1988提出的定義如下
『後天性,且無法解釋的神經學缺損,並符合以下兩個要件』
(1) 出現典型中樞神經血管炎的血管攝影/組織學特徵
(2) 排除系統性血管炎,以及其他會有類似表現的疾病預後
-
若沒有治療,疾病會持續進展,造成患者神經功能嚴重受損甚至死亡
-
預後因子
局部神經缺損、中風、大血管侵犯
治療
-
建議合併給予類固醇和cyclophosphamide (Grade 2C)
-
在治療期間,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,注意骨質疏鬆,並考慮給予PJP的預防性用藥
Reference
Hajj-Ali RA (2019). 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adults. Retrieved 2019 April 13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