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ACD

    每日 Notes
    接觸性皮膚炎 濕疹eczema 皮膚科 過敏allergy
    1
    1
    1129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簡介

      是一種由半抗原(hapten)專一性T細胞介導的發炎反應,造成濕疹樣的皮膚炎,並造成患者生活上許多的困擾。

      流行病學

      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層,但在幼兒和老年人較為少見

      病生理機轉

      • 屬於type IV hypersensitivity (delayed type)

      • 第一次暴露過敏原→敏感化(Sensitization)→當再次接觸該過敏原,血液中的敏感化T細胞會進入皮膚,造成過敏反應!

      • 敏感化所需要的時間和過敏原有關,從一周到數個月都有可能

      過敏原

      • 非常廣泛,可以是金屬、抗生素、染劑、或是植物

      • 根據美國的資料,最常見的過敏原,包括鎳、Neomycin、香膏(Balsam of Peru)、混合芳香劑(化妝品中)、Thimerosal(抗菌劑)、甲醛、硫代硫酸金鈉、Quaternium-15(抗菌劑)、Bacitracin、鈷、防腐劑等

      臨床表現

      (1) 病灶的產生

      • 已經敏感化的患者,在接觸過敏原48小時-數天後,開始起疹子
      • 若反覆暴露,可能會導致疹子狀況惡化

      (2) 症狀

      • 非常癢,嚴重者甚至出現疼痛與針刺感
      • 在非常嚴重的ACD,可能產生『acute illness syndrome』,造成發燒

      (3) 皮膚病灶

      • 急性:界線分明的紅斑與水腫,甚至起水泡
      • 亞急性:紅色斑塊,合併小而乾的脫屑
      • 慢性:苔癬化病灶、脫屑、抓痕等

      (4) 分布:

      • 一開始通常侷限在接觸的位置,呈現線狀或人工的形狀

      • 然而,病灶可能會慢慢散布到周邊(小丘疹)

      • 在很嚴重的ACD(ex. 植物造成的ACD),甚至可能散布到其他部位

      病程

      • 在不接觸過敏原後,大約1-2周緩解;然而,若持續接觸,將導致症狀持續惡化

      • 急性ACD:紅斑→丘疹(papules)→水泡→糜爛→結痂脫屑
        (注意:只有急性ACD會造成丘疹,急性ICD不會!!!)

      • 慢性ACD:丘疹→脫屑→苔癬化、抓痕

      檢驗

      • Patch test會呈現陽性
        在皮膚炎病緩解2周後才做,且應該於先前未受影響的部位施做

      植物造成的ACD

      • 又稱為allergic phytodermatitis

      • 在已敏感化的患者,接觸後出現非常癢的濕疹樣皮膚炎,通常是『線狀病灶』

      • 常見的原因
        漆樹科,包括毒漆藤(poison ivy)、毒櫟(poison oak)等植物,是美國最為常見的原因。致敏原為這些植物中所含有的pentadecylcatechol有關,會和其他酚類產生交叉過敏。這些植物的葉/莖/花/種子皆含有乳白色的汁液,並於接觸空氣後會轉為咖啡色的樹脂。

      • 病程

        • 第一次接觸,大約需要7-12天才會出現皮膚炎
        • 在已敏感化的患者,會在接觸12小時內出現皮膚炎
      • 臨床表現

        • 通常會呈現『線狀』的病灶
        • 病灶處會癢,可能在皮膚出現病灶前就開始癢
        • 暴露位置出現邊界清楚的病灶→丘疹/斑塊→水泡→糜爛、結痂
          可能會造成散布性的紅斑,為『Id-like reaction』
        • 分布:最主要在肢體
        • 樹脂可以穿透衣服,若沒有清潔乾淨,可能會再次暴露致敏原

      源於空氣的ACD (air-borne ACD)

      • 接觸到空氣中的過敏原後,產生以臉為主的ACD

      • 病灶會很癢,且一開始會出現丘疹(和airborne ICD區分)

      • 過敏原常來自植物,尤其來自菊科、天然樹脂、木材、芳香精油等

      ACD的治療

      • 確認過敏原,並避免再次暴露

      • 外用類固醇、大的水泡可以引流(但不要把外層的皮去掉)、傷口照護

      • 嚴重的ACD及airborne ACD需要系統性類固醇治療

      Reference

      Fitzpatrick color atlas and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