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疱疹病毒 HSV
-
簡介
HSV包括HSV-1和HSV-2,在初次感染後,HSV會潛伏在神經節中,並等待免疫力下降時再次復發。病灶通常為群聚水泡,可以在有角質的皮膚或黏膜出現。
成因
- 嘴唇疱疹:HSV-1 (80%) > HSV-2 (20%)
- 生殖器疱疹:HSV-2 (80%) > HSV-1 (20%)
- 手指疱疹(Herpetic whitlow):HSV-1 (60%) > HSV-2 (40%)
- 新生兒疱疹:HSV-2 (80%) > HSV-1 (20%)
傳染
-
接觸傳染:皮膚-皮膚、皮膚-黏膜、黏膜-皮膚
-
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,待免疫力下降復發
-
影響復發的因子
免疫狀態改變、感冒、月經、皮膚受刺激、感染位置(生殖器疱疹比較容易復發)
臨床表現-原發與復發病灶
(1) 原發性感染
-
大部分無症狀
-
可能會合併局部淋巴結腫大、甚至全身性表現
-
在小孩子,可能會出現『gingivostomatitis』,患者在牙齦/黏膜/舌頭出現大量疼痛的潰瘍
-
病灶最初為紅色的papules,接著會快速發展為群聚的水泡
水泡很脆弱,容易破裂,並形成潰瘍
潰瘍處通常在2-4周後癒合
(2) 復發性疱疹
- 在病灶出現前24小時,可能會先有prodrome (針刺感/癢感/燒灼感)
- 接著會出現群聚的水泡,並發展為潰瘍或結痂
臨床表現-依照神經位置
(1) 三叉神經的HSV感染
- 包括口周、眼睛(小心角膜炎,會造成視力受損)、面癱等
(2) 頸部/胸部感覺神經的HSV感染
-
手指(herpetic whitlow)
手指尖端的HSV感染
手指和前臂合併有顯著疼痛的神經炎 -
乳頭的HSV感染
通常是感染的嬰兒吸吮乳汁時傳染
(3) 腰薦處神經的HSV感染
- 當患者有生殖器疱疹後,HSV會潛伏在腰薦處的神經
- 後續復發的病毒,除了在生殖器外,也可能出現在臀部/大腿/肛周
- 因此,看到肛門的HSV,並不必然是直接經由肛門黏膜傳染
(4) 新生兒疱疹感染
-
媽媽在分娩時,同時有原發性的疱疹感染,導致新生兒感染疱疹
因為當時媽媽身上還沒有anti-HSV的抗體,使得新生兒更易被感染 -
病原體以HSV-2為主
-
傳染途徑:絕大多數在分娩過程中被傳染
-
潛伏期:4-21天
(5) 散布性感染
- 合併肝炎、肺炎、DIC、中樞神經感染
- 不易被診斷,因為有許多患者沒有皮膚黏膜表現
併發症
-
Eczema herpeticum: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,可能會出現廣泛的HSV感染
-
次發細菌感染:HSV合併S.aureus的感染
-
Erythema multiforme:有些患者在HSV復發後,會合併erythema multiforme
診斷
-
做Tzanck smear:刮水疱的底部,能夠看到multinucleated giant keratinocyte
-
免疫染色:利用抗體,能夠區分出是HSV-1或HSV-2感染
治療
(1) 外用的抗病毒藥物
- Acyclovir藥膏,效果有限
(2) 口服的抗病毒藥物
- 包括Acyclovir、Valacyclovir、Famiciclovir
(3) 系統性的抗病毒藥物
- 可考慮靜脈給予acyclovir
Reference
Fitzpatrick color atlas and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