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皮膚紅斑性狼瘡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us

    每日 Notes
    皮膚科 皮膚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sle 風濕免疫科
    1
    1
    2014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簡介

      皮膚紅斑狼瘡包含了三個大類,分別為急性(ACLE)、亞急性(SCLE)、慢性皮膚紅斑狼瘡(CCLE)。皮膚紅斑狼瘡可能是系統性紅斑性狼瘡(SLE)的部分表現,也可能是單獨的皮膚病灶。

      Abbreviated Gilliam Classification-CLE的分類

      (1) 急性皮膚紅斑狼瘡ACLE

      • 局部病灶:蝴蝶斑(malar rash)
      • 廣泛病灶

      (2) 亞急性皮膚紅斑狼瘡SCLE

      • 環狀SCLE
      • 丘疹鱗屑型(Papularsquamous) SCLE

      (3) 慢性皮膚紅斑狼瘡CCLE

      • 典型圓盤狀紅疹(Classic discoid LE[DLE])
      • 增生性圓盤狀紅疹
      • Lupus profundus (又稱lupus panniculitis)
      • 黏膜性圓盤狀紅疹(口腔/結膜)
      • Lupus tumidus(蕁麻疹斑塊的LE)
      • 凍瘡樣狼瘡(Chilblains LE)
      • 苔癬樣圓盤狀紅疹(Lichenoid DLE)

      (5) 註解

      • 註1:另外有一些皮膚表現,並非狼瘡特異性的,包括血管炎性蕁麻疹、雷諾氏現象、水泡樣病灶等
      • 註2:ACLE幾乎都會合併全身性侵犯(SLE);CCLE(較少)和SCLE(50%)則不一定
      • 註3:全身性侵犯和免疫複合體比較有關,單獨皮膚表現則和細胞免疫較有關
      • 註4:ACLE和SCLE為高度光敏感

      急性皮膚紅斑狼瘡ACLE

      (1) 幾乎都和SLE有關,且具有高度光敏感

      (2) Malar rash

      • 邊界清楚的臉部紅斑,侵犯臉頰和鼻樑區域,外觀如蝴蝶狀
      • 病灶輕微水腫,並可能帶有輕微脫屑或結痂
      • 病灶不影響法令紋區域(nasolabial fold sparing)

      (3) 廣泛病灶

      • 散布的紅色丘疹或蕁麻疹樣病灶
      • 分布於臉、手背、前臂、頸部
      • 手指病灶不影響關節處(主要在手指尖端),可和皮肌炎區分

      (4) 其他

      • 甲摺微血管擴張、手掌紅斑、紫斑、血管炎性蕁麻疹、落髮

      (5) 治療請參考SLE的治療

      亞急性皮膚紅斑狼瘡SCLE

      (1) 流行病學

      • 在年輕/中年人出現,女性較多
      • 非裔和西班牙裔較為少見

      (2) 常和SLE相關

      • 約有50%的SCLE患者符合SLE的診斷標準
      • 患者常合併有SSA(+)、輕微關節痠痛、光敏感、口腔潰瘍等

      (3) 病灶具有高度的光敏感

      • 病灶分布於陽光曝露處,包括肩膀/前臂/頸/軀幹上半
      • 雖然是光敏感病灶,但臉部常不受侵犯

      (4) 病灶類型

      • 環狀SCLE:亮紅色的環狀病灶,中央有些脫屑
      • 丘疹鱗屑型SCLE:邊界清楚,合併細的脫屑,類似乾癬的病灶

      (5) 病灶緩解後,可能會有輕微萎縮或色素變化,但不太會結痂

      (6) neonatal lupus

      • 若懷孕的患者有SSA(+),可能會造成neonatal lupus,特徵為環狀皮膚病灶以及AV block

      (7) 治療

      • 外用類固醇、tacrolimus:效果有限

      • Thalidomide
        對皮膚病灶效果不錯,但對系統性疾病效果不好
        要注意致畸胎的問題

      • Hydroxychloroquine

      • 若合併系統性侵犯→比照SLE,給steroid和免疫抑制劑

      慢性皮膚紅斑狼瘡-CCLE

      (1) 發作年齡在20-45歲,非裔較為嚴重

      (2) 大部分只有皮膚表現,而無其他系統性侵犯 (但仍然可能合併有SLE!!)

      (3) 病灶的光敏感性較低,持續數個月,且通常無症狀

      (4) 圓盤狀紅斑狼瘡DLE

      • 為最常見的CCLE,約占73-85%

      • 只有1-5%的DLE會發展成SLE
        但是在SLE的患者中,DLE並不算少見

      • 典型為邊界清楚的紅色斑塊,摸起來硬硬的(indurated),上有一些不易剝落的脫屑。病灶緩慢進展,發炎後會癒合,產生疤痕、萎縮、色素變化。

      • 分布

        • 主要分布於臉部/頸部/頭皮
        • 局部DLE的病灶侷限在頸部以上;廣泛性DLE則侵犯全身
      • 預後

        • 局部DLE:超過50%會完全緩解
        • 全身DLE:緩解率較低(<10%)
      • 治療

        • 外用的類固醇、tacrolimus (通常效果有限)
        • Hydroxychloroquine、Quinacrine等
        • 口服A酸:角質增生的病灶對A酸的反應不錯
        • Thalidomide:注意致畸胎性

      (5) 慢性狼瘡脂膜炎(Chronic Lupus Panniculitis,CLP)

      • 又稱為Lupus profundus

      • 患者會在皮下出現堅硬、邊界清楚的結節或盤狀(plate-like)的浸潤。導致患者的皮下萎縮,局部皮膚凹陷。

      • 病灶主要分布於臉、頭皮、上臂、軀幹、大腿、臀部

      • 患者可能會合併有DLE,但也可能沒有

      • 大部分的患者只是單純的皮膚狼瘡,但有約35%的患者合併輕微的SLE

      • 治療:Hydroxychloroquine、thalidomide、類固醇

      Reference

      Fitzpatrick color atlas and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