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輕癱 Gastroparesis
-
簡介
胃輕癱(Gastroparesis)是在沒有機械性堵塞的狀況下,卻出現了胃排空能力變慢的狀況。患者會出現噁心、嘔吐、容易飽、打嗝、腹脹、上腹悶痛等表現。
相關成因
(1) 原因不明
- 最常見的胃輕癱形式,找不到原發的原因
(2) 糖尿病
- 和胃輕癱最相關的系統性疾病,通常和自主神經病變有關係
(3) 病毒
- 部分患者在病毒感染後出現,包括Norwalk virus和rotavirus
(4) 醫源性
- 許多藥物會延緩胃排空,包括alpha2 agonist、TCA、CCB、dopamine促效劑、膽鹼拮抗劑、octreotide、GLP-1促效劑、cyclosporine等
(5) 手術後
- 手術若傷害到迷走神經,會造成胃排空變慢
(6) 神經疾病
-
影響到迷走神經/脊髓的神經疾病,如多發性硬化症、腦幹中風或腫瘤、自主神經病變等。
-
影響到腸道神經元的疾病,如糖尿病、AIDS、帕金森氏症
(7) 其他
- 自體免疫疾病(ex. 硬皮症)、腸系膜缺血等
臨床表現
-
以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容易飽、腹脹表現
更嚴重會出現體重減輕的狀況 -
嘔吐物通常包含未消化完全的食物殘渣
-
雖然患者時常會腹痛,但通常不是主要的症狀
評估與檢查
(1) 在出現上述臨床症狀時要懷疑
(2) 要先排除腸胃道阻塞,並評估胃的狀況
- 安排影像學檢查:CT或MRI
- 安排胃鏡檢查
(3) 評估胃的蠕動狀況
- Scintigraphic gastric emptying(核醫胃排空檢查)
- 分成固體食物和液體食物兩種檢查方式(內含有放射核種)
- 攝入食物後,經過一段時間(依protocol),攝影評估排空狀況
- 若在四小時後仍有10%食物留在胃內;或兩小時後超過60%留在胃內,稱為胃排空延遲
- 注意!因為胃排空會因食物的種類而有所差異,因此各醫院的標準略有差異存在
(4) 評估胃輕癱成因
- 尋找underlying的問題,基本CBC、肝腎功能、電解質、甲狀腺、自體免疫抗體、糖尿病等都要去查
- 若找不到明確的次發性成因,可以安排胃十二指腸蠕動測量(gastroduodenal manometry),能夠協助區分神經性病變還是肌肉性病變
- 若為神經性病變,可以安排自主神經的檢查
診斷
在出現典型症狀的患者(噁心嘔吐/易飽/餐後腹脹/腹痛等)上,在排除機械性阻塞的可能後(經影像或胃鏡),經核醫檢查確認了胃排空延遲的狀況存在
處置
(1) 初步處置
-
飲食調整
少量多餐、低脂、避免含糖飲料等 -
營養補充
反覆嘔吐會造成低血鉀、鹼中毒、脫水
記得要給患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 -
血糖控制
糖尿病是造成gastroparesis的常見原因
還是要積極控制好血糖 -
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
可以考慮用Metoclopramide(Primperan)、Domperidone、Macrolide類抗生素(如Erythromycin)、Mosapride等
(2) 症狀仍無法良好控制者
- 若經過上述治療後,患者的噁心和腹痛仍持續,可能要考慮decompression,並考慮放NJ或jejunostomy,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。
(3) 其他治療
- 手術、放stent、電刺激(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)等
References
Camilleri M (2018). Gastroparesis: Etiology, clinical manifestations, and diagnosis. Retrieved 2019 April 13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Camilleri M (2019).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. Retrieved 2019 April 13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