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人的腦腫瘤
-
簡介
腦瘤是一群異質性的腫瘤,可能源於中樞神經的各種細胞,或來自轉移性的腫瘤。腦瘤可能會產生多樣的症狀,包括局部腦實質的侵犯、周邊組織的壓迫、或造成腦壓的升高。
流行病學
(1) 在美國,成人的原發性腦腫瘤的盛行率大約為30/100000
- 並以meningioma和glial tumor最常見,占了其中的2/3
(2) 年齡與腫瘤
- 在青少年及年輕成人,原發性腦腫瘤較腦轉移常見,並以低惡性度的glioma最為常見
- 在超過30-40歲的成人,腦轉移的比例提高(超過一半)
臨床表現
(1) 頭痛
-
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,超過一半的患者會出現
(但在頭痛的患者,只有極少部分患者有腦腫瘤) -
通常為持續的鈍痛、並以緊縮型疼痛表現為主(tension-type)
夜間疼痛可能較為明顯,患者甚至可能會被痛醒 -
疼痛的嚴重程度會慢慢進展
若造成腦壓升高或腦膜刺激,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疼痛
(若打噴嚏、Valsalva maneuver、前彎→增高腦壓→疼痛惡化)
(2) 癲癇
-
以focal seizure為主要的表現(和腫瘤位置有關)
症狀反覆發生,且每次發作的型態相似
可能會進展至generalized tonic-clonic seizure -
在原發性腦瘤患者,約50-80%的患者出現癲癇
(3) 局部神經學症狀
- 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和腫瘤的位置及大小有關係
- 包括無力、感覺異常、失語症、視覺異常等
(4) 認知功能異常
- 記憶、情緒、人格改變等
(5) 腦壓升高
- 可能會因為腦脊髓液的回流受阻,造成水腦症
- 典型表現包括頭痛、噁心、乳突水腫(papilledema)等
神經影像學特徵
-
不同的腫瘤,各有不同的MRI特徵,雖然能夠提供診斷的線索,但確診還是需要組織病理的採樣
-
各腫瘤的主要影像學特徵,可以參考uptodate的內容
相關評估
(1) 病史詢問
(2) 理學檢查和神經學檢查
- 評估神經學缺損的狀況
- 也可以會診眼科評估視野、視網膜、視乳突水腫等
(3) 神經影像學檢查
- 最重要是腦部的核磁共振檢查
(4) 系統性惡性腫瘤的評估
- 相對於原發腦腫瘤,腦轉移要常見許多
- 雖然出現腦轉移時,原發的腫瘤通常都有明顯表現;但有時候腦轉移是惡性腫瘤最初的表現
- 腦轉移的影像學特徵包括多發性;界線清楚的顯影腫塊併有周圍水腫;侵犯多個腦部結構(ex. 腦實質、軟腦膜、硬腦膜等)
(5) 腦脊髓液分析
- 若懷疑患者出現軟腦膜轉移(leptomeningeal seeding),可以考慮安排腰椎穿刺,檢驗是否有惡性腫瘤細胞存在
(6) 確診
- 正確的腦腫瘤診斷需要依靠組織取樣,包括切片或手術取樣
Reference
Wong ET, Wu JK (2018). Overview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brain tumor in adult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