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後天產生的痣 Acquired melanocytic nevi

    每日 Notes
    痣mole 色素沉著 黑色素痣
    1
    1
    724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 TinyNotes

      簡介

      痣的全名為色素細胞母斑(melanocytic nevi),是一種由nevus cell良性增生所產生的皮膚病灶。所謂的nevus cell是一種黑色素細胞,可以產生黑色素,但其位置和形態和一般的黑色素細胞有所差異。Nevus cell會聚集在上皮層的底層或是真皮層,且不具有樹突樣突起;一般的黑色素則平均分布於上皮基底層,且具有樹突樣突起。痣有先天性和後天性,本篇筆記只討論後天性的痣。

      命名與分類

      • Junctional nevi:Nevus cell聚集在在上皮-真皮的交界處

      • Intradermal nevi:Nevus cell聚集在真皮層

      • Compound nevi:Nevus cell位於上皮-真皮交界處和真皮層

      • 通常,Nevi的位置越深,顏色越淡,凸起越明顯

      誘發因子

      • 遺傳因子:染色體的多型性會影響痣的數量、型態、特徵等

      • 兒童時期的日照

      • 皮膚的類型:皮膚顏色較淺者,會有比較多的痣產生

      診斷

      • 主要靠臨床表現區分

      • 要和Melanoma進行區分→ABCDE法則
        A:Asymmetry不對稱
        B:Border邊緣不規則
        C:Color出現不只一種顏色/顏色不均勻
        D:Diameter痣的大小超過6mm
        E:Evolution 顏色/大小產生變化

      一般的痣

      (1) 臨床表現

      • 通常小於6mm,對稱,表面均質、顏色均勻、圓形或橢圓型、邊緣規則、邊界清楚

      • 分布位置
        最主要位於陽光曝曬區
        在較少見的狀況,可能會出現在肢端(acral site)

      • 手掌/腳掌的痣(acral melanocytic nevi)

        • 比較常見於皮膚顏色較深者、或是有較多痣的人身上
        • 通常是junctional或compound type,顏色主要呈現深棕色
      • 從指甲基質長出來的痣

        • 如果從指甲基質長出來的痣,通常會呈現線狀黑甲(longitudinal melanonychia)>>在指甲板出現棕黑色的條紋
        • 如果是從兒童時期出現者,通常是良性的
        • 如果條紋顏色改變、變寬(>4mm)、合併指甲病變、色素顏深超過甲溝,建議做個biopsy,以排除掉黑色素瘤

      (2) 進程

      • 於出生後六個月開始出現,數量持續增加,在20-30歲達到高峰,之後則慢慢消退
      • 在青春期早期,痣的數量約增加40-60%,但同時約有15%的痣消失

      (3) 處置

      • 大部分都會終生維持良性,因此不需要額外的處置,只需要觀察
      • 務必要注意區分痣和黑色素瘤的ABCDE法則

      不典型痣(atypical nevi)

      • 良性的痣,但是有部分臨床表現和黑色素瘤類似(ABCD)

      • 患者罹患黑色素瘤的風險提高3-20倍
        不典型痣的數量越多,風險越高

      • 分布位置:軀幹和四肢

      • 臨床表現
        偏大(>5mm)、邊界不規則、顯著的macular成分、顏色不均勻等

      • 組織
        能看到結構異常、細胞型態不典型、且有宿主反應的特徵

      • 診斷
        臨床表現;懷疑是黑色素瘤則切片檢查

      • 治療

        • 評估病史;全身皮膚檢查
        • 教育病人自行檢查、做好防曬、並且定期追蹤
        • 如果懷疑有病變的可能,切除並送病理化驗

      Halo nevi

      (1) 定義

      • 痣的外面,出現一整圈的色素脫失(halo of depigmentation)
      • 有這樣的狀況,中間的痣常常會自然消退
      • 和T細胞對nevus抗原的免疫反應有關係

      (2) 流行病學

      • 在白人的小孩(6-15歲),約有5%有這樣的狀況
      • 位置:以背部最為常見;超過一半以上有多發性病灶

      (3) 分成四個階段(數月-數年)

      • Stage I:色素痣周圍有一圈色素脫失
      • Stage II:粉紅色的痣,周圍有一圈色素脫失
      • Stage III:痣消失了,只剩下圓形的色素脫失
      • Stage IV:皮膚回歸正常的顏色

      (4) 治療

      • 要評估中央痣的臨床表現(黑色素瘤也可能有halo phenomenon)
      • 如果有不典型或惡性可能的病灶,建議要做切片
      • 在中年和老年人,halo nevus相當罕見,要特別小心是否為黑色素瘤所引發的免疫反應

      Blue Nevi

      (1) 簡介

      • 是真皮層中的樹突狀黑色素細胞的良性增生,之所以呈現藍色,主要是因為黑色素位於較深的地方,會傾向散射短波長的光,因此看起來會偏向藍色。

      (2) 分類

      • 可以分成兩個大類,common blue nevi和cellular blue nevi

      (3) Common blue nevi

      • 單一、均質、dome-shaped的丘疹,直徑通常小於1cm
      • 病灶上的skin marking會保留
      • 通常於青少年出現,最常發現於手背和腳背

      (4) Cellular blue nevi

      • 較大、且更為隆起的結節或斑塊,直徑至少1cm
      • 可以是先天或後天,最常見於頭皮、臀部、薦部、臉
      • 建議要切除,以排除黑色素瘤的可能性

      (5) 基因變化

      • 大部分的blue nevi有GNAQ或GNA11的體細胞突變
        (為G protein的alpha次單元)

      (6) 鑑別診斷

      • Traumatic tattoo (ex. 被鉛筆戳傷,碳粒被留在皮膚中)
      • 黑色素瘤 (通常會有近期的變化或變大)

      (7) 治療

      • 若病灶小且穩定,通常是不需要處理
      • 若病灶近期有變化,則考慮進行切片

      Spitz Nevi

      (1) 簡介

      • 為良性、後天的黑色素細胞增生,但有部分的組織病理學與黑色素瘤重疊

      (2) 臨床表現

      • 通常於小時候開始發展,最常發現於臉部、下肢

      • 一開始會長很快(數個月),接著會穩定下來(數年),有些之後會消退

      • 通常呈現一致的粉紅/棕紅色、dome-shaped的丘疹或結節
        病灶對稱、邊界清楚、且直徑小於1cm

      • 有些病灶顏色較深、典型出現光芒狀(starburst)的型態

      (3) 治療

      • 大部分觀察即可,若懷疑有惡性的變化,則切片做確認

      Reference

      Schaffer JV, Bolognia JL (2017). Acquired melanocytic nevi (moles). Retrieved 2017 Sep 19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