茲卡病毒Zika virus
-
簡介
茲卡病毒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新興傳染病,為flavivirus的一種,主要在非洲、東南亞、太平洋島嶼、美洲等地區。病媒蚊為黑斑蚊(Aedes mosquito),主要在白天叮咬人類,並在不流動的水中繁殖(尤其在人造的容器中)。
傳染途徑
(1) 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
- 茲卡病毒可由受感染的斑黑蚊傳播
- 註:此蚊也可以傳播登革熱和屈公熱
(2) 母子垂直傳染
(3) 性行為傳播
- 根據研究,患者在被感染後69天後,精液中仍能測得具傳播性茲卡病毒
(4) 血品傳染
(5) 器官移植
(6) 實驗室暴露
臨床表現
(1) 潛伏期
- 從叮咬到出現症狀)大約為2-14天,症狀約在2-7天緩解
- 大部分患者沒有症狀,只有20-25%出現典型臨床表現
- 很少會造成患者住院,致死率非常低
(2) 成人的症狀
-
只有20-25%的患者會出現臨床表現
-
症狀包括低燒,癢疹 (紅色斑丘疹,分布於臉/軀幹/四肢/手腳長)、關節疼痛 (以小關節為主)、非化膿性的結膜炎
-
其他較少見的表現包括腹痛、噁心、腹瀉、黏膜潰瘍、血小板低下等
(3) 併發症
-
若在懷孕時期感染(尤其是第一孕期),和小頭症、流產有關係
-
可能合併神經學的併發症,如Guillain-Barre syndrome
其他包括腦炎、橫斷性脊髓炎、CIDP等
診斷
-
典型臨床表現加上有去過疫區,要記得懷疑茲卡病毒感染的可能
-
診斷可以利用血清學(Zika virus IgM)或用PCR偵測茲卡病毒的RNA (血漿、尿液、全血)
治療
- 以症狀治療為主
- 目前還沒有疫苗,仍在進行臨床試驗中
預防
(1) 避免被蚊蟲叮咬
(2) 要小心茲卡病毒的性行為傳播!
-
不論是否在疫區,若有暴露茲卡病毒或被感染之虞,且另一半正在懷孕,避免於懷孕期間進行unprotected sex
-
在茲卡病毒的疫區,受感染的患者於疫情期間避免進行unprotected sex
-
在非茲卡病毒的疫區
- 男性在被茲卡病毒感染後,至少3個月不要進行unprotected sex
- 女性在被茲卡病毒感染後,至少8周內不要進行unprotected sex
Reference
LaBeaud AD (2019). Zika virus infection: An overview. Retrieved May 4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