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海洋弧菌 Vibrio vulnificus

    每日 Notes
    感染科 海洋弧菌
    1
    1
    1580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簡介

      是一種格蘭氏陰性菌,會造成嚴重的傷口感染、菌血症和腹瀉,是美國貝類相關死亡的第一位。感染海洋弧菌的患者通常合併其他慢性疾病,尤其是合併肝臟或血鐵質沉著症的患者。

      流行病學

      • 是一種自由營生的細菌,主要分布於河口和海洋的環境中

      • 細菌的數量在夏秋達到高峰 (水溫最高的時候)

      • 在一些濾食性貝類(如牡蠣),其菌量比環境的水高(超過2個數量級)

      • 海洋弧菌造成的傷口感染,主要是傷口暴露到含有細菌的鹽水
        常見的情境包括處理海產、或是進行水上休閒活動

      • 感染的危險因子
        肝硬化、酒精濫用、血鐵質沉著症、其他慢性疾病等

      病生理機轉

      海洋弧菌的毒性,和三個因子有關係,分別為莢膜、RtxA毒素、鐵
      (1) 莢膜

      • 海洋弧菌可以產生多醣體莢膜(polysaccharide capsule),以抵抗吞噬作用
      • 在老鼠的model中,無莢膜的型態,並不具有致病性(avirulent)
      • 被牡蠣攝入的海洋弧菌,其有較高的比例會轉為具有莢膜的型態

      (2) 毒素

      • 海洋弧菌會產生許多細胞外的毒素,包括hemolysin和protease

      • 細菌的毒性和RtxA1有關→作用在Nox1→誘發腸道上皮細胞產生活性氧化物直,進而造成細胞死亡

      (3) 鐵

      • 其生長和鐵的取得有關係
      • 若Tsat超過70%,細菌的生長會成指數型成長

      臨床表現

      (1) 傷口感染

      • 可能導因於海鮮處理,或是傷口暴露於海水導致
        常見的情境包括開牡蠣的時候被劃傷、或是游泳時被船或礁石劃傷

      • 大部分以輕微的蜂窩組織炎表現
        但在高危險性患者,感染可能進展非常快速,甚至造成壞死性筋膜炎

      (2) 原發性菌血症

      • 找不到明確的感染來源(ex. 傷口)

      • 可能和攝入生的貝類(尤其是生蠔)有關係
        尤其是在肝臟疾病/酗酒/血鐵質沉著症/慢性疾病等的患者

      • 約有1/3的患者,在住院12小時內產生休克/低血壓
        約有3/4的患者會出現特殊的水泡皮膚病變(重要!!!)
        常合併血小板低下、甚至進展至DIC

      • 原發性菌血症是非常嚴重的疾病,且可能合併高死亡率

      診斷

      (1) 因為感染潛在致命,要盡快診斷

      (2) 何時要懷疑

      • 合併發燒、低血壓、休克、典型的水泡性皮膚病變
      • 有暴露史以及危險因子

      (3) 確診

      • 主要經由培養確診

      治療

      (1) 嚴重感染(菌血症/嚴重傷口感染)

      • 可考慮minocycline(或doxycycline)合併cefotaxime(或Ceftriaxone)
      • 其他組合包括Cefotaxime合併ciprofloxacin;Fluoroquinolone單用
      • 嚴重傷口感染患者,需考慮傷口清創

      (2) 輕微感染

      • 可考慮局部傷口照護和口服抗生素(如tetracycline或fluoroquinolone)

      預防

      • 高危險族群,避免生食的貝類,也要避免讓傷口暴露海水(或避免容易產生傷口的海洋休閒活動)

      Reference

      Morris JG (2017). Vibrio vulnificus infections. Retrieved 2017 Oct 11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