恙蟲病Scrub typhus
-
簡介
恙蟲病是一種由恙螨幼蟲傳播的疾病,病原體為Orientia tsutsugamushi,主要分布於亞太地區。
致病原
- 恙蟲病的致病原為Orientia tsutsugamushi,是一種格蘭氏陰性的球桿菌(coccobacillus)
- 主要由恙螨的幼蟲(又稱chiggers)傳播
流行病學
(1) 分布
- 主要分布在亞太地區,包括台灣、中國、韓國、日本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澳洲等地
(2) 被感染的個案的特徵
- 以農夫最為常見,約佔2/3的個案
- 發生率在40-60歲最高
- 大部分的個案發生於夏天和秋天
臨床表現
(1) 通常在被咬後7-10天開始出現症狀
(2) 症狀- 初期症狀包括頭痛、食慾不振、疲倦、發燒發冷
- 隨著進展,患者會出現持續的高燒、嚴重的頭痛,合併有肌肉痠痛
- 更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多重器官衰竭 (老年人相對較多)
(3) 皮膚表現 - 約有一半的患者會出現不癢的斑疹或斑丘疹(從腹部→四肢、臉部)
- 在被咬的地方,可能會出現焦痂(Eschar),是診斷的重要線索
(4) 血液檢查
- 嚴重疾病者,常合併血小板低下
- 肝臟酵素、黃疸指數、creatinine升高
- 可能會出現白血球降低或白血球增加,但大部分正常
(5) 若未給予合適的治療,患者可能致命
診斷
- 在疾病的早期階段,目前還沒有可以信賴的診斷檢驗
- 何時懷疑:典型的臨床表現/Lab/暴露史
- 診斷:有四種方法,分別為血清學(IFA test)、切片(皮膚切片特徵為lymphohistiocytic vasculitis)、培養、以及PCR
治療
-
首選的藥物為Doxycycline,能夠縮短病程
(氯黴素Chloramphenicol也能達到相同效果,但毒性強,現已少用) -
替代藥物選擇:Azithromycin (可用於抗藥性疾病/懷孕女性)
References
Sexton DJ (2018). Scrub typhus: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. Retrieved 2019 May 5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Sexton DJ (2018). Scrub typhus: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. Retrieved 2019 May 5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