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抓病
-
簡介
貓抓病(Cat scratch disease,CSD)是一種由Bartonella henselae造成的感染疾病,主要以自限性的局部淋巴結腫痛表現,且大部分出現在兒童和年輕成人。
微生物學
(1) 病原體
- 貓抓病主要由Bartonella henselae導致
(註:在HIV感染者,B. henselae可能造成bacillary angiomatosis、peliosis hepatitis、以及splenitis)
(2) 貓是B. henselae的自然宿主
(3) 傳播途徑
- 被貓抓到/咬到
- 接觸到貓身上的跳蚤
- 黏膜或皮膚受損處接觸到貓的唾液
臨床表現
(1) 總論
- 大部分患者以局部的皮膚或淋巴結疾患表現
- 只有少部分會產生散布性感染,侵犯肝臟、脾臟、眼睛、中樞神經系統
- 局部性疾病通常為自限性;但散布性感染可能潛在致命
(2) 皮膚表現
-
在被感染處會產生『primary inoculation lesion』
通常在被感染後3-10天產生,並持續1-3周
以水泡、紅斑、丘疹表現 -
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,因此容易被忽略掉
-
要仔細檢查手指間、皮膚皺褶處、頭皮等
(3) 淋巴結腫大Lymphadenopathy
- 局部淋巴結腫大是貓抓病最重要的表現
- 通常會靠近一開始被感染的部位,約在感染後2周產生
- 淋巴結會變大(1-1.5cm)、壓痛、表皮變紅、偶而會化膿
- 大部分會在1-4個月後緩解
(4) 實質器官侵犯
-
是貓抓病少見但非常重要的臨床表現,患者可能出現不明熱、腹痛、體重減輕,肝脾腫大等表現(合併肝臟壓痛)
-
許多出現實質侵犯的患者,並不一定合併周邊淋巴結腫大
-
腹部電腦斷層可以看到肝臟和脾臟出現多個散布的病灶
(切片下可以看到壞死性肉芽腫) -
抽血的ESR和CRP典型會升高;肝臟酵素則會輕微異常
(5) 不明熱
- 貓抓病是兒童不明熱的重要鑑別診斷
(6) 眼睛表現
- 包括Parinaud’s oculoglanular syndrome、神經視網膜炎、視神經炎等
- Parinaud’s oculoglandular syndrome發生在2-8%的患者,以耳前/頷下/頸部淋巴結腫大,合併結膜/眼瞼/鄰近皮膚表面的感染
- 神經視網膜炎(neuroretinisi),約發生在1-2%的貓抓病患者,因為視神經水腫導致急速視力喪失
(7) 神經學表現
- 包括腦病變(最常見)、橫斷性脊髓炎等
- 若出現腦病變(encephalopathy),患者會出現突發的混亂、失去定向感,甚至出現癲癇、局部神經學缺損、昏迷
(8) 骨骼肌肉症狀
- 包括肌肉疼痛、關節疼痛、關節炎等
- 其中以膝蓋、腳踝、手腕、手、手肘最常受到影響
診斷
(1) 何時要懷疑
- 典型臨床表現加上貓或跳蚤的暴露史
(2) 可以經由血清學檢測來確診感染
- 然而,血清學檢查陰性並不能完全排除其感染
- 若臨床表現類似,仍應啟動經驗性的治療!
(3) 淋巴結/組織切片
- 若患者有典型的臨床表現,不一定需要切片
- 但如果症狀緩解慢、或有其他鑑別診斷時,則考慮切片
治療
(1) 抗生素治療
- 能夠縮短病程,並減少出現系統性疾病的風險
(2) 若只有淋巴腺炎
- 可考慮給azithromycin
- 其他藥物選擇包括rifampin、Baktar、ciprofloxacin
(3) 若有系統性侵犯
-
考慮組合治療(須包含Rifampin)
-
若以肝脾疾病/不明熱表現:考慮Rifampin加Azithromycin,或Rifampin加Gentamicin等
-
若以神經學/眼睛表現:大於8歲可考慮Doxycycline加rifampin;小於8歲可考慮將doxycycline換成azithromycin或Baktar
(4) 類固醇的腳色
- 若患者合併有神經視網膜炎,可以考慮加入系統性類固醇(Gradde 2C)
- 其他嚴重侵犯,類固醇的腳色仍未定論(缺乏大型臨床試驗)
References
- Spach DH (2018). Microbiology, epidemiology, clinical manifestations, and diagnosis of cat scratch disease. Retrieved 2019 May 4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- Spach DH (2018). Treatment of cat scratch disease. Retrieved 2019 May 4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- 貓抓病主要由Bartonella henselae導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