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prostatitis
-
簡介
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是一種攝護腺的急性感染,通常導因於格蘭氏陰性菌,且主要在年輕至中年的男性出現。
病生理機轉
-
細菌主要經由尿道進入攝護腺
因此,患者可能合併有膀胱以及副睪的感染 -
也可能在做完攝護腺切片,或是經尿道治療(ex.導尿、膀胱鏡)後產生感染
流行病學
(1) 攝護腺炎相當常見,且主要在年輕/中年的男性出現
- 但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只占少部分的個案
(2) 危險因子
- 可能同時合併膀胱炎、尿道炎、或其他生殖泌尿道的感染
- 若合併其他結構/功能異常(ex. 尿道狹窄),會增加感染的風險
- 導尿管放置、攝護腺切片等醫源性因子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
微生物
-
大部分的菌種和泌尿道感染相通,包括E.Coli和Proteus
- 若培養出S. aureus,容易產生菌血症,造成遠端感染和心內膜炎
- 若和醫療行為相關,出現抗藥性菌種的機會也相對較高
-
性活躍的男性,也要注意性傳染疾病造成的攝護腺炎,包括淋病(N. gonorrhoeae)和披衣菌(C. trachomatis)
臨床表現
(1) 通常會有非常明顯的臨床症狀
-
包括發燒、冷顫、肌肉疼痛、下泌尿道症狀(頻尿、尿急)、排尿疼痛、骨盆疼痛、濁尿等
-
攝護腺的腫脹,可能會造成排尿上的症狀,包括尿不乾淨、甚至造成急性尿液滯留
(2) 攝護腺觸診時,攝護腺通常會偏硬、腫、且有壓痛
(3) 抽血時周邊白血球增加、發炎指數增加、Pyuria、PSA升高
(4) 併發症
- 包括菌血症、副睪炎、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、膿瘍、散布性感染
(5) 攝護腺膿瘍
- 在給予合適的抗生素治療後,攝護腺膿瘍的發生率相對低
- 臨床表現和細菌性攝護腺炎相同,但症狀在抗生素治療後仍持續
- 可以經由影像學(超音波、CT)診斷
診斷與評估
(1) 診斷方式
- 若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→要進行直腸攝護腺檢查
- 若觸診時發現攝護腺水腫、壓痛,通常就能夠診斷出急性攝護腺炎
- 檢查時避免用力的按壓,因為會非常疼痛,且可能增加菌血症的風險
(2) 細菌培養
- 主要是做尿液的培養
- 若患者出現嚴重的菌血症,或尿液培養出S. aureus→記得留血液培養
(3) 影像學
- 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的診斷尚不一定需要,除非懷疑出現膿瘍
治療
-
經驗性療法可以給口服TMP-SMX或是fluoroquinolone(如Cipro-或Levo-)等,選擇這類抗生素的原因,主要考量到對於攝護腺組織的穿透度
-
若出現敗血症/菌血症表現、無法耐受口服藥物,則考慮用靜脈注射藥物
-
若有性傳染病的可能性,則需要給予相對應的抗生素
-
治療的時間通常較長,uptodate建議使用到六周,以根除感染
-
如果延遲抗生素的給予,會增加併發症的風險(ex. prostate abscess)
Reference
Meyrier A, Fekete T (2017). 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. Retrieved 2019 May 8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