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精神藥物惡性症候群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
-
投稿人:黃致凱醫師
簡介
現在雖然有新一代抗精神藥物,精神科急症NMS發生率已有下降,還是需要注意,若未善加處理可能造成呼吸衰竭、心衰竭、心律不整以及腎衰竭,死亡率高達20%。
致病機轉
尚未明瞭,可能與中樞系統的多巴胺受器(D2)受到阻斷有關。
誘發因素
- 之前發生過腦傷。
- 躁動。
- 合併鋰鹽、primperan、三環抗憂鬱藥物使用。
- 年輕男性。
- 快速增加抗精神藥物劑量。
- 脫水。
- 突然停止使用巴金森氏症藥物。
症狀
常在使用抗精神藥物的前兩週內出現,常見症狀可使用FALTER幫助記憶: fever, autonomic instability, leukocytosis, tremor, elevated enzymes, rigor。
-
意識改變
表現多樣化,可以從稍微注意不集中到混亂或是昏迷。 -
肌肉張力和運動改變
lead-pipe rigidity、肌肉僵硬(比如吞嚥困難或是進一步造成吸入性肺炎)、橫紋肌溶解、顫抖、嚴重的錐體外徑症候群。 -
自律神經系統失調
高燒、盜汗、心悸、血壓增加、呼吸加快、失禁、深層肌腱反射(Deep Tendon Reflex DTR)下降。
診斷
有多種診斷準則,以傳統的Levenson’s criteria為例:
-
Major criteria:高燒、肌肉僵硬、CPK增加。
-
Minor criteria:白血球增加、意識改變、心跳加快、盜汗、呼吸加快、血壓異常。
-
符合3個major或是兩個major加上四個minor criteria,即高度懷疑NMS。
實驗室檢查
- 肌肉壞死導致CPK增加以及出現myoglobinuria。
- 代謝性酸中毒。
- 血清鐵下降。
- 肝功能(GOT、GPT)異常。
- LDH上升。
- 白血球上升,主要以嗜中性白血球為主。
鑑別診斷
-
當病人合併發燒以及橫紋肌溶解時要想到NMS。
-
需與其他drug-induced hyperthermia區分,例如Serotonin syndrome、Malignant hyperthermia、Anticholinergic toxicity等。
-
嚴重錐體外徑症狀群合併吸入性肺炎。
-
中樞神經系統感染,可做影像檢查和lumbar puncture以進行鑑別診斷。
治療
-
預防勝於治療。
-
減少危險因子,停止使用可能造成NMS的藥物如第一代精神藥物以及多巴胺受器拮抗劑,並早期發現病人是否出現NMS的徵兆。
-
支持性療法為主:點滴、降溫、監控生命徵象。
-
肌肉鬆弛劑Dantrolene(ryanodine receptor antagonist)可減少僵硬、降低體溫和肌肉壞死程度。
-
多巴胺作用劑:Bromocriptine、Amantadine、Apomorphin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