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角炎 angular cheilitis
-
定義
口角(labial commissure)處的發炎,可能由多種原因所產生
流行病學
- 相當常見,盛行率約0.7%
- 年齡分布:兩個高峰,分別為小孩和中年人(30-60歲)
相關成因
(1) 接觸性皮膚炎
- 常見的成因,可能和金屬(鎳)、食物、牙膏、化妝品等有關係
(2) 營養缺乏
- 在已開發國家相對少見,和鐵及維生素B缺乏有關係
(3) 感染
- 造成口角炎最為常見的原因
- 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、免疫抑制、口腔衛生環境差
- 常見的菌種包括念珠菌(Candida)、葡萄球菌(S. aureus)、鏈球菌(Beta-hemolytic streptococci);但很多是多重感染
(4) 系統性疾病
- Sjogren syndrome (約20-40%的患者出現,和唾液分泌減少有關)
- 發炎性腸道疾病 (Crohn disease > ulcerative colitis)
(5) 反覆的口角刺激
- 口角過度乾燥:放射治療、Sjogren syndrome、藥物(如A酸)、環境太乾
- 口角過度潮濕:舔嘴唇、口水過多、抽菸等
- 不合適的假牙,也可能造成嘴唇過度閉合,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
(6) 原因不明
臨床表現
(1) 典型出現嘴角紅腫、疼痛
- 輕微只會有一點粉粉的紅斑
- 嚴重可能合併潰瘍、過度潮濕(maceration)、甚至脫屑
- 更嚴重者甚至會有組織液、結痂
(2) 通常會對稱出現
- 單側出現則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特殊的暴露/危險因子
- 包括創傷、疱疹感染等
(3) 若為細菌感染,可能會有膿皰、分泌物等
評估
(1) 病史
- 找原因:假牙、系統性症狀(腸胃道/口乾舌燥/營養)、接觸史
- 評估是否有oral thrush→出現要找免疫低下的原因
(2) 理學檢查
- 評估嘴角發炎的狀況
- 評估口腔內是否有念珠菌感染
診斷
- 通常是臨床診斷為主
- 可以考慮去刮KOH看有沒有念珠菌存在
- 若合併有口腔念珠菌→記得評估免疫狀態(ex. HIV、糖尿病)
- 若懷疑為營養缺乏→評估葉酸、B12、鐵等
- 若懷疑為接觸性皮膚炎→可以做貼膚測試
治療
-
外用抗黴菌藥物、外用抗生素
(若合併有嚴重的鵝口瘡/食道侵犯,才會考慮系統性的抗黴菌藥物) -
外用類固醇
在排除感染之前,不要用類固醇的單一治療!!! -
保護嘴唇黏膜表面
潤唇膏、潤膚劑(emollient)等 -
補充維生素
-
評估假牙狀況→選擇合適的假牙
-
控制好影響免疫狀態的原因(如免疫抑制、糖尿病等)
-
生活習慣調整:戒菸、不要一直舔嘴唇
Reference
Federico, Justin R., Brandon M. Basehore, and Patrick M. Zito. "Angular Chelitis." (2019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