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專皮膚科考題複習摘要-濕疹、乾癬、水疱、色素
-
2021年檔案請參考連結
前言
皮膚科的疾病相當多樣,且和許多內科疾病息息相關。在內專的皮膚科考題中,其實只要做過近幾年的考題,就會知道考點相對集中,準備起來的難度並不是太高。在這份複習摘要中,我將95年度之後的考題做個整理,將重點濃縮在12頁的A4中,希望能對大家內專的準備有一點幫助。最後要感謝內科醫師們平時對於敝科的幫忙和照顧,祝福大家考試順利!
(註:灰底部分是近幾年沒有考過的內容,請視時間狀況決定是否閱讀)濕疹(Eczema)
(1) 異位性皮膚炎
- 兒童常見,常同時合併過敏性鼻炎、氣喘(過敏三兄弟)、抽血IgE高
- 家族傾向、和皮膚功能缺損有關(ex. Filaggrin製造下降、Ceramide濃度減少)
- 可能因接觸過敏原、季節變化、壓力等因素而惡化
- 皮膚病灶為界線不清楚的慢性紅斑/丘疹→常影響肢體/臉部
(註:嬰兒主要在extensor site、長大後轉為flexor site) - 治療:保濕、不要抓;外用類固醇、外用tacrolimus(比較不會皮膚萎縮); 照光治療;免疫調節藥物;生物製劑(如dupilumab[anti-IL-4/IL-13])
(2) 脂漏性皮膚炎
- 發紅脫屑的皮膚炎,分布於皮脂腺活躍處(ex.臉的T字部位、頭皮)
- 可能和M. furfur有關→嚴重難控制的脂漏性皮膚炎要小心HIV的可能性
- 皮膚橘紅、癢、帶有白色脫屑,在冬天乾冷時較惡化
- 治療:外用中低強度類固醇、使用含抗黴菌成分的洗髮精等
(3) 接觸性皮膚炎 (以前愛考,這幾年比較少)
- 刺激性
接觸到具刺激性物質(酸/鹼/有機溶劑),導致皮膚受損發炎 - 過敏性
T細胞介導的發炎反應(type IV),造成濕疹樣皮膚炎
可安排patch test (緩解後才做/通常貼在背上/48小時後才做第一次判讀)
治療可給外用類固醇、避免接觸過敏原、保濕
乾癬
-
重要的皮膚發炎疾病,上皮過度活化,產生大量的脫屑性病灶
-
分類:尋常性、雨滴狀、紅皮症、膿疱性、皮摺性(inverse)
-
誘發因子(TIDES):Trauma、Infection(鏈球菌)、Drugs(β-blocker、鋰鹽、抗瘧藥等)、Emotion(壓力)、Sunlight(過度日曬)
-
慢性斑塊性乾癬:邊界清楚的脫屑斑塊 (要會認圖片)
-
Auspitz sign:把病灶表面的脫屑剝掉後能看到針狀出血點
Koebner phenomenon:從皮膚的創傷處出現新的皮膚病灶,常為線狀 -
患者常合併有metabolic syndrome
-
治療:外用(類固醇/煤焦油(tar)/Vit D);照光(UVB);口服藥(A酸、 cyclosporine、MTX),生物製劑(TNF-α/IL-12,23/IL-17/IL-23)
-
不要口服類固醇→停藥後會反彈、甚至變成膿疱性乾癬
水疱病
水疱為皮層裂開、液體堆積所導致
(1) 天疱瘡(患者較年輕)
- 抗體攻擊desmosome→導致上皮內的水疱 (免疫螢光染色看到角質細胞間亮起來)
- 尋常性天疱瘡(pemphigus vulgaris)
常造成黏膜潰瘍,進食疼痛;皮膚水疱易破,常只看到erosion;Nikolsky sign (+) - 治療為類固醇、免疫抑制劑、Rituximab等
(2) Paraneoplastic pemphigus
- 顯著的黏膜侵犯,常合併有甲溝炎;可能合併肺部表現(bronchiolitis obliterans)
- 要記得查malignancy
- 成人:Non-Hodgkin lymphoma、CLL、Castleman’s disease、thymoma等
- 小孩:幾乎都是Castleman’s disease
- 切片會看到acatholysis + lichenoid infiltrate
(3) 類天疱瘡(患者較老)
- 抗體攻擊基底層的細胞間黏附分子,導致上皮和真皮裂解 (螢光:上皮真皮間亮)
- Bullous pemphigoid:主要攻擊BPAG1和BPAG2
- 前驅期(先有蕁麻疹樣病灶)→數個月後產生緊實的水疱(要會認圖片)
- 黏膜侵犯相對較天疱瘡少,也比較容易看到完整的水疱,Nikolsky sign (-)
- 治療:類固醇(外用/口服)、免疫調節藥物等
(4) 其他水疱病
- Dermatitis herpetiformis
叢聚且劇癢的水泡,對稱分布手肘/臀部/膝蓋/頭皮等
和Celiac disease有關,要避免麩質(gluten)攝取
色素性皮膚疾患
(1) 白斑
- 後天性的色素缺失,由於免疫的破壞,導致局部的表皮黑色素細胞消失
(臨床和切片下的發炎細胞並不是很明顯) - 臨床表現為界線分明的白色斑塊常合併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 (愛考)
- 治療包括外用類固醇/準分子雷射/narrow band UVB/PUVA/色素移植等
(2) 局部色素沉著病灶
- 肝斑(melasma)
臉部對稱的局部色素沉著,和賀爾蒙變化有關
懷孕常出現,稱為『mask of pregnancy』(和肝病無關)
不易治療,雷射能量打太強要小心反黑風險! - Peutz-Jeghers syndrome (PJS)
體染色體顯性,嘴唇黑斑+腸道息肉(錯構瘤,好發空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