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血管侵犯性真菌的皮膚感染

    每日 Notes
    感染科 皮膚科 真菌感染
    1
    1
    133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簡介

      隨著免疫抑制的族群增加,血管侵犯性的真菌感染發生率也跟著上升。這類真菌傾向侵犯血管壁,進而造成嚴重的組織缺氧和壞死,嚴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。

      臨床表現總覽

      (1) 侵犯皮膚的途徑?

      • 經由創傷直接進入皮膚
      • 經由血流散布至皮膚

      (2) 皮膚表現

      • 各種血管侵犯性真菌都可能產生粉紅至紫色的斑、丘疹、斑塊

      • 出血性、ecthyma gangrenosum樣病灶
        Systemic candidiasis、aspergillosis、mucormycosis、phaeohyphomycosis、Fusarium

      • 壞死性的丘疹結節
        Candidiasis、aspergilosis、mucormycosis、hyalohyphomycosis

      • 蜂窩組織炎樣的斑塊
        Mucormycosis、hyalohyphomycosis

      Candidiasis

      • 在真菌感染相關的死亡中,念珠菌是最重要的致病原

      • 包括Candida albicans(最常見)、Candida glabrata、Candida tropicalis、Candida parapsilosis、Candida krusei等。隨著鑑定技術的進步,有越來越多種類被發現(ex. Candida auris)。

      • 在人類的腸胃道和陰道中,有共生的念珠菌
        在免疫抑制的狀況下,可能會造成侵犯性的感染

      • 危險因子
        免疫抑制、全靜脈營養、中心靜脈導管、特定基因突變、IL-17抑制劑、autoimmune polyendocrinopathy-candidiasis-ectodermal dystrophy等

      • 散布性念珠菌感染

        • 常以發燒、皮疹、廣泛肌肉壓痛表現(但各種器官都可能受影響)
        • 常以無症狀、紅紫色的丘疹 + 中心偏白的水泡表現; 接著可能會發展成紫色、壞死的斑塊+中心血泡

      Aspergillosis

      • Aspergillus spp在環境中無所不在

      • 主要的致病菌包括A. fumigatus、A. flavus、A. terreus、A. niger

      • 造成多樣的臨床表現,包括ABPA、真菌性鼻竇炎、肺部感染、原發性皮膚感染等

      • 危險因子

        • 免疫抑制、血液科腫瘤、HIV/AIDS、器官移植、燒燙傷等
        •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→容易反覆感染A. nidulans
      • 皮膚表現

        • 原發性
          罕見,以紅或紫色的斑/丘疹/斑塊表現
          疾病進展後會產生水泡,出血、潰瘍

        • 次發性
          通常由肺部感染,經血流擴散至皮膚
          患者常出現多發性、深的皮下結節,可能合併有中央焦痂
          需要盡快治療,不然死亡率高

      Mucormycosis

      (1) 致病菌

      • 包括Rhizopus、Mucor、Rhizomucor、Lichtheimia、Saksenaea、Cunningbamella、Apophysomyces等

      (2) 侵犯人體的途徑

      • Mucormycosis存在於環境中
      • 可能經由接觸土壤或吸入孢子後致病

      (3) 危險因子

      • 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!!
      • 儲鐵過量(iron overload)
        因為此類真菌會吸收宿主的鐵,若有過量的鐵會增加其毒性; 另一方面,螯合劑Deferoxamine的使用也是個危險因子
        (但新一代的鐵螯合劑並不會增加感染mucormycosis的風險)
      • 血液科惡性腫瘤
      • 雖然大部分都出現在免疫抑制的患者,也有一些報導指出沒有危險因子也可能感染mucormycosis,比例約占所有感染的10-22%

      (4) 臨床表現

      • 可以分成五個主要的臨床表現,分別為肺部、腸胃道、鼻-腦部、皮膚、散布性感染

      • 肺部感染
        在吸入孢子後感染,以肺炎表現,也可能侵犯到周邊組織(包括縱膈腔、前胸壁)

      • 腸胃道感染
        可能侵犯胃、小腸、大腸等
        主要影響營養不良患者、早產兒、嗜中性球低下患者
        疾病進展快,死亡率高,常在死後解剖才被診斷

      • 鼻-眼眶-腦部感染
        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中最容易出現的臨床表現
        可能在吸入孢子後,導致副鼻竇感染
        患者可能出現臉部疼痛、流鼻水、眼眶蜂窩組織炎、皮膚黏膜潰瘍焦痂、視力模糊、凸眼等表現,甚至侵犯到中樞神經

      • 皮膚感染

        • 原發性皮膚感染:真菌直接侵犯到皮膚
          次發性皮膚感染:真菌從其他部位的感染擴散到皮膚
        • 最常出現的位置為四肢
        • 原發性皮膚感染
          最初以紅色至紫色的斑塊表現,接著可能會壞死,產生焦痂
        • 次發性皮膚感染
          較為常見,發展快,死亡率高
          以鼻-眼眶-腦部感染最常合併皮膚的侵犯→在周邊皮膚產生壞死焦痂
          若經由血流散布至皮膚,可能出現紅色的丘疹/水泡→潰瘍→焦痂

      Fusarium

      • 為hyalohyphomycosis的一種,為有隔板、且具分枝菌絲的真菌

      • 感染途徑包括吸入孢子、皮膚或黏膜受損等

      • 危險因子
        免疫抑制、嗜中性球低下、白血球低下、血液科異常、GVHD等

      • 散布性Fusarium感染

        • 75%的患者具有皮膚表現
        • 以廣泛、紅紫色的丘疹或結節表現,常合併中心壞死/焦痂,臨床表現類似ecthyma gangrenosum
        • 病灶時常具有壓痛,且快速發展
        • 這類患者的預後非常差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