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farin誘發的皮膚壞死
-
簡介
Warfarin是常用的抗凝血劑,其機轉為抑制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,進而影響凝血因子(II、VII、IX、X)的作用,達到抗凝血的效果。然而,在少數的個案,患者可能出現局部皮膚壞死。
流行病學
- 發生率約1/10000,女性較容易出現(男性的4倍)
- 大部分的患者有肥胖的狀況
- 發病的年齡:50-60幾歲為高峰
臨床表現
- 通常是在用warfarin後3-5天產生
(通常用較高的loading dose,且沒有heparin bridge) - 早期為紅色、疼痛的斑塊→出現水泡、壞死、潰瘍
- 主要發生的部位為脂肪豐富的區域,包括乳房、臀部、大腿等
病生理機轉
Warfarin使用早期會抑制Protein C/S(人體的抗凝血成分),會導致體內出現paradoxical hypercoagulation status。在此狀況下,皮膚的血管內可能會產生血栓,進而造成皮膚的壞死
治療
- 停掉Warfarin,並給予heparin和Vitamin K
- 傷口照護,但有高達60%的患者可能需要後續的整外手術/補皮
Reference
Fitzpatrick dermatology 9th edition, p7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