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hnitzler syndrome
-
簡介
Schnitzler syndrome是個很罕見的發炎疾病,特徵為反覆發燒、蕁麻疹樣皮膚病灶、關節炎、淋巴結腫大,並合併IgM gammopathy。此疾病是個晚發性的疾病,症狀典型在50多歲左右出現。
流行病學
是個罕見的狀況,目前約300多個個案被報導
臨床表現
(1) 反覆的蕁麻疹樣病灶
- 通常是最早的表現,可能比其他表現早個幾年出現
- 病灶通常只會有點癢或不會癢,在24-48小時內緩解,對抗組織胺效果不好
- 切片會看到neutrophil在血管旁/間質浸潤;沒有血管炎;表皮正常
(2) 間歇性發燒
- 第二常見的症狀,可能會燒到40度
(3) 骨骼關節表現
- 許多患者會出現骨頭疼痛和關節疼痛
(4) 淋巴結腫大和肝脾腫大
(5) 實驗室數據- 抽血常能看到CRP和ESR升高
- 白血球升高(嗜中性球為主)、輕微貧血
- Monoclonal gammopathy (IgM kappa light chain) (85%)
診斷
-
患者若出現反覆的蕁麻疹樣病灶/發燒/骨關節疼痛;且沒有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的證據時,要想到Schnitzler syndrome的可能性
-
抽血看到monoclonal IgM gammopathy,能夠輔助診斷
能夠偵測到NLRP3的mosaicism
鑑別診斷
-
Schnitzler syndrome和CAPS (Cryoprin 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s)的臨床表現有許多重疊處,發病年齡可以協助區分兩個狀況
-
Urticarial vasculitis的蕁麻疹樣病灶會持續超過24小時,合併關節炎/發燒/白血球升高等;切片能夠看到血管炎的變化
病程和預後
- 是個慢性的狀況;長期發炎下來可能會出現類澱粉沉積症
- 約10-20%的患者可能出現淋巴增生疾患,如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和B細胞淋巴癌
- 預後主要和是否發展出淋巴增生疾患有關
治療
-
蕁麻疹樣病灶:對抗組織胺反應不好
-
NSAIDs和類固醇可能對發燒/骨關節痛有效果;但對蕁麻疹樣病灶的效果不好
-
超過90%的患者接受Anakinra和Canakinumab治療後,能夠達到全部緩解
Reference
Fitzpatrick dermatology, p625-6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