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日光蕁麻疹Solar urticaria

    每日 Notes
    光照相關皮膚疾病 皮膚科 蕁麻疹urticaria
    1
    1
    172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簡介

      日光蕁麻疹(Solar urticara)定義為暴露日光後數分鐘內產生的膨疹,是物理性蕁麻疹一種罕見的類型。大部分的個案為原發性,但有少數患者可能次發於紫質症(porphyria)或紅斑性狼瘡。

      流行病學

      • 約佔所有光照皮膚疾患中的7%;約佔慢性蕁麻疹個案中的0.5%以下
      • 女性較多,好發於20-40歲左右

      臨床表現

      • 特徵是日光或人工光源暴露後,數分鐘內出現會癢的紅色膨疹
        (先出現廣泛紅→會癢的膨疹)

      • 病灶大部分會在出現後24小時內消失,不會留下皮膚的變化

      • 分布

        • 主要出現在平時被包覆的皮膚區域
        • 平時就會暴露日光的區域,如臉和手,相對不受影響
          (可能這些部位對於日光產生耐受性)
      • 發生季節
        主要出現在春季的晴天

      • 系統性侵犯
        罕見,只會出現在大面積皮膚受影響的時候
        包括全身倦怠/噁心嘔吐/頭痛/喘/甚至過敏性休克等

      成因與病生理機轉

      • 導因於肥大細胞去顆粒化,導致histamine和其他發炎物質釋出;促進血管擴張、真皮水腫、刺激皮膚的神經

      • 在Solar urticaria的患者,日光曝曬後刺激肥大細胞的去顆粒化
        (主要導因於UVA和可見光;UVB則較少)
        (可能因光照產生neoantigen→活化肥大細胞表面的IgE→肥大細胞去顆粒化)

      診斷

      • 在照光之後產生的蕁麻疹,都要考慮solar urticaria的可能性

      • 抽血評估:可以安排ANA/ENA和尿液/糞便的紫質→排除SLE和紫質症

      • 病理:基本上和其他的蕁麻疹無法區分

      • Phototesting

        • 選擇照射部位:該處必須先避光數天(可選擇臀部)
        • 該部位不能塗防曬、不能塗感光藥物、或是給予蕁麻疹治療
        • 使用濾片或單色光鏡,讓局部皮膚接收到UVA、UVB、可見光等波段
          若該部位在10分鐘內產生膨疹,則被視為陽性
        • 陽性的患者,可以再使用不同的劑量,評估哪個誘發膨疹的閾值

      臨床病程

      平均持續5-7年後自發性緩解,但也有個案持續超過數十年

      治療

      • 避光、防曬

      • 第一線治療為二代抗組織胺 (若效果不好,可以將劑量拉到4倍)

      • Omalizumab:為抗IgE的單株抗體

      • 照光治療:能夠去敏感化,但要持續進行(停止照光後會失去保護效果)

      • 其他治療:ciclosporine、IVIG、Afamelanotide等

      Reference

      Fitzpatrick dermatology 9th edition, p1650-1656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