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副痘病毒的感染Parapoxvirus infection

    每日 Notes
    orf 副痘病毒 感染科 皮膚科
    1
    1
    152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簡介

      副痘病毒(parapoxvirus)家族包含了三種能夠造成人類疾病的病毒,分別為Pseudocowpox virus、Orf virus和Bovine papular stomatitis virus。這三者有時被合稱為『barnyard pox』,其臨床和病理有時無法區分,需要依靠臨床病史和PCR來鑑別。相對於其他痘病毒,副痘病毒的感染主要造成局部的病灶。
      (牛:會導致Milker’s nodule和bovine papular stomatitis virus)
      (羊:會導致Orf)

      Milker’s nodule

      (1) 流行病學

      • 大部分為偶發性個案,患者因接觸牛隻後感染
      • 主要發生在擠奶工、獸醫、肉品加工業者等

      (2) 成因

      • 病原體為pseudocowpox virus
      • 人類在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被汙染的肉類,可能會被感染

      (3) 臨床表現

      • 主要發生在手上,潛伏期約4-7天不等

      • 患者可能出現一至數個皮膚病灶;典型會有六階段,每階段持續1周

        • Maculopapular:初期為紅色、偶而會癢的紅斑、丘疹
        • Targetoid:出現水泡、靶樣的型態(中心紅>灰白色環>最外圍紅)
        • Acute:進展成藍色或紫色的疼痛結節,可能開始流膿
        • Regenerative:結節變硬,結節內出現黑色丘疹,出現結痂
        • Papillomatous:結節出現乳突瘤(papilloma)
        • Regression:結節開始消退,最後消失,不會留疤
      • 少數患者會合併輕微的系統性症狀(如短暫的低燒)

      • 其病灶的表現和Orf以及bovine popular stomatitis相同

      • 皮膚病灶周邊偶而可見到lymphangitis,但淋巴結腫大不常見

      (4) 診斷

      • 病理和病程的階段有關係

        • 早期病灶:上1/3的epidermis出現ballooning,可能找到intra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ies
        • 潰瘍處可能看到表皮壞死
        • 成熟病灶可看到手指樣的epidermal projection、真皮水腫、發炎細胞浸潤等
      • 可以做PCR鑑定感染的病毒種類

      (5) 病程與預後

      • 為一種自限性的疾病,會自行痊癒不會留疤
      • 感染後不一定能夠達成終身免疫,約12%的患者會出現第二次的感染

      (6) 治療

      • 因為此疾病為自限性的,以症狀治療為主
      • 較大的病灶可以做手術刮除(curettage),可能可以加速病灶癒合

      Orf

      (1)簡介

      • 又稱為傳染性膿疱病(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osis)
      • 是一種自限性的人畜傳染的病毒感染→只要來自山羊/綿羊

      (2) 流行病學

      • 主要出現在農夫、牧羊人、獸醫、屠夫等
      • 患者可能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被汙染的物品(如柵欄/穀倉的門/飲水槽)後感染

      (3) 臨床表現

      • 主要出現在手上,但其他部位也可能產生
      • 大部分為單一病灶,且會經由6個階段(和milker’s nodule類似)
      • 病灶基本上不會痛
      • 只有少數患者可能合併淋巴結腫脹或淋巴腺炎

      (4) 臨床病程與預後

      • 基本上4-6周後會自發性緩解,且不太會留疤

      (5) 治療

      • 以症狀治療為主,若合併次發性細菌感染可以給抗生素

      Reference

      Fitzpatrick dermatology 9th edition, p3081-3086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