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rythema annulare centrifugum
-
簡介
Erythema annulare centrifugum(EAC)是一種不常見的皮膚發炎反應,特徵為環形/多環形的紅斑。
流行病學
- EAC並不常見,盛行率並不明
- 男女比例差不多,主要出現在成人(20-30幾歲為主)
臨床表現
-
初期為粉紅色的丘疹→往外擴張,形成環形/多環形的紅斑,病灶會有central clearing
-
Superficial EAC
病灶會稍微隆起,且在病灶邊緣的內側可見到脫屑(trailing scales) -
Deep EAC
病灶的邊緣比較indurated,沒有明顯的脫屑 -
部分患者會癢,但大部分沒有明顯症狀
-
侵犯的部位,最常見於臀部、大腿、軀幹
成因
-
並不是很清楚,目前被認為是一個對於抗原的過敏反應(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)
-
相關誘發因子
-
包括感染(皮癬菌、病毒感染等)、癌症、藥物、懷孕、其他系統性疾病
-
部分個案可能和皮癬菌感染(如足癬)有關;治療足癬後,EAC可能就會緩解
-
和EAC相關的惡性腫瘤,最常見的是血液顆腫瘤
-
和EAC相關的藥物,包括finasteride、azacitidine、interferon、ribavirin、rituximab,ustekinumab、amitryptyline、gold等
-
懷孕相關的EAC,主要在第二和第三孕期出現,通常在生產後緩解
-
診斷
(1) 主要靠臨床表現診斷
(2) 皮膚切片
-
真皮的血管旁會有顯著的發炎細胞浸潤(相當dense,被稱為袖套樣[coat-sleeve pattern])
-
Superficial EAC:表皮可能有parakeratosis, hyperkeratosis, spongiosis等
-
Deep EAC:表皮通常沒有明顯的變化
鑑別診斷
- 要和其他figurate erythema和皮癬菌感染區分
- Erythema migrans:為Lyme disease的表現
- Erythema marginatum:為風溼熱(rheumatic fever)的表現
病程
- 通常是個慢性的狀況,持續數個月到數年,好好壞壞
- 部分個案會自發性緩解,但部分個案則對治療差
治療
- 通常可以給予外用類固醇、外用Vitamin D等
- 系統性類固醇可以考慮,但停藥後可能會復發
Reference
Fitzpatrick dermatology p765-7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