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肌炎的臨床表現
-
簡介
皮肌炎(dermatomyositis)典型是具有肌肉發炎和特殊皮膚表現的自體免疫疾病,患者也可能合併多樣的系統性侵犯(如間質性肺炎)。
分類
(1) 典型的皮肌炎:合併肌肉發炎和典型的皮膚表現
(2) Clinical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 (CADM)-
典型的皮疹出現超過6個月,但臨床上沒有明顯的肌肉無力症狀
-
可以再分成hypomyopathic DM和amyopathic DM
- hypomyopathic DM:有實驗室數據或影像學的肌肉發炎證據
- amyopathic DM:沒有肌肉發炎的證據
-
雖然沒有肌肉無力的表現,這些患者合併系統性疾病以及癌症的風險,似乎不會比典型皮肌炎的患者來的低,因此仍應積極診斷和治療
流行病學
- 雙峰型的年齡分布:第一個高峰在5-14歲,第二個高峰在45-64歲
- 女性較多,約為男性的2-3倍
- 盛行率約為10-20/10萬人
成因與病生理機轉
-
為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,先天免疫及後天免疫皆有參與
-
相關基因:和HLA-B8、HLA-A0101、HLA-C0701、HLA-B0801、DRB10301、DQA1*0501等有關係
-
環境誘發因子:包括紫外線暴露、感染、惡性腫瘤等
皮膚表現
(1) Sontheimer提出了皮膚型皮肌炎的診斷標準
- 需要符合2個major criteria或1個major加上2個minor
- 皮膚切片符合皮膚型皮肌炎的特徵
(2) Major criteria
-
Heliotrope sign
眼皮出現粉紅或紫色的皮疹,可能合併眼眶旁水腫 -
Gottron papules
分布在指節的紫色或粉紅色丘疹
可能合併萎縮/色素斑駁/過度角化/潰瘍等 -
Gottron signs
對稱分布的紫紅斑,位於指節/鷹嘴突/髕骨/內踝等
(幼年型DM→可能會出現色素斑駁/皮膚萎縮的變化)
(3) Minor criteria
-
紫紅色的斑,出現在下列部位(每一部位算一個Minor criteria)
頭皮/前額線;臉(malar/額頭/下巴);上胸(V sign);後頸(Shawl sign);手臂伸側;手背出現線型條紋;甲周;大腿外側(holster sign);內踝 -
甲摺出現微血管擴張
-
色素斑駁(poikiloderma)
- 合併萎縮、皮膚色素脫失、色素沉著、微血管擴張
- 為皮肌炎的晚期表現,不具專一性
-
Mechanic’s hand
- 一開始的定義為拇指內側/食指和中指側邊的hyperkeratosis和fissure
- 在有anti-synthetase antibody的患者,表現更為明顯,且可能影響到遠端的指尖
- 出現Mechanic’s hand的患者,其出現間質性肺病的盛行率較高
-
皮膚鈣化
- 為皮肌炎的晚期表現,在幼年型DM更為常見(40%),好發在四肢
- 相關抗體包括Anti-NXP-2抗體和anti-MDA5抗體
-
皮膚潰瘍
- 約出現在30%的患者,若出現要特別小心anti-MDA5以及惡性腫瘤
- anti-MDA5:好發於Gottron papule或Gottron sign的位置
-
搔癢
(4) 其他皮膚特徵
- 線型紅斑(flagellate erythema)
廣泛條紋型的斑或斑塊,主要出現在背部和腰部 - Red on white pattern
網狀的白色斑,周邊被擴張的微血管圍繞(可能合併萎縮) - 口腔黏膜表現
Ovoid palatal patch (和anti-TIF1-γ有關)、牙齦的微血管擴張等 - 落髮
廣泛、非斑痕性的 - 脂膜炎
主要出現在臀部、軀幹、近端肢體
可能會進展至lipodystrophy或鈣化
肌肉表現
(1) 以對稱性的近端肌肉無力表現
- 80%會在發病後1年內出現肌肉無力的表現
- 主要影響肩膀和骨盆周邊的伸側肌群
- 患者做相關動作(如爬樓梯、從椅子上起來、梳頭等)會有困難
(2) 約20%的患者沒有合併明顯的肌肉無力,稱為CADM
(3) 其他表現包括肌肉痠痛(30%),若影響呼吸肌,可能合併喘甚至呼吸衰竭
關節表現
- 約30-40%的患者出現關節痠痛(30-40%)
- 只有少數會出現關節炎的變化
- 關節疼痛和關節炎在合併anti-MDA5及anti-synthetase抗體的患者較常見
肺部表現
(1.) 間質性肺病(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,ILD)
- 為最常見的表現,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,約出現在15-50%的患者
- 較易合併ILD的抗體:anti-synthetase和anti-MDA5
(註:anti-MDA5常合併快速進展型的ILD,死亡率高)
(2) 其他表現
- 包括肺高壓、藥物造成的肺部發炎等
其他系統的侵犯
(1) 腸胃道
- 少見,可能導因於腸壁的血管病變→潰瘍、穿孔表現
(2) 心臟
- 大部分無明顯臨床表現
- 合併anti-MDA5抗體的患者,較易出現心臟的侵犯
皮肌炎與癌症
(1) 約10-20%的皮肌炎患者合併惡性腫瘤
- 通常在皮肌炎發病後1-2年內出現
(2) 相關的癌症
- 包括乳癌、肺癌、卵巢癌、攝護腺癌、大腸直腸癌、胃癌、胰臟癌等
- 在東亞/東南亞:要記得去檢查鼻咽癌!
(3) 危險因子
- 年紀大、男性、皮膚潰瘍、吞嚥困難、快速發展的肌炎
- 相關抗體包括anti-TIF1γ和anti-NXP2
References
- Fitzpatrick dermatology 9th edition, p1072-1085
- Vleugels RA (2020). Cutaneous dermatomyositis in adults: Overview and initial management. Retrieved Jun 24th 2021 from www.uptodate.com
- Miller ML (2019). Initial treatment of dermatomyositis and polymyositis in adults. Retrieved Jun 24th 2021 from www.uptodate.com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