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零開始的研究之路-Part 1 構思研究題目
-
分享人:TINY Notes小編
自從邁入住院醫師階段後,生活的重心也跟著調整,因此很難全心投入TINY Notes的經營。在這三年多來的時間,除了臨床專業的精進之外,大半的時間都投注在醫學研究上。目前我參與的研究主要是健保資料庫和統合分析,同時也參與臨床研究的設計。過去幾年來相當幸運,有不少文章發表在不錯的期刊上,也有機會在院內分享研究的經驗。隨著住院醫師階段即將走向尾聲,決定將這些經驗做個整理,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!
如何從零開始做研究?
對於醫學生和年輕醫師來說,最困難的就是如何踏出第一步。大致的方法有兩個,一個是主動找師長指導,另一個是自己找團隊開啟研究。
-
主動找師長指導
最常見的方式就是主動詢問師長是否願意指導。但在詢問前,建議先了解師長的研究領域、強項、以及近期的相關著作。另一方面,也請思考自己所能夠提供的價值為何(統計?程式?英文能力?願意投入時間幫忙?)。如果完全沒有經驗者,可考慮先從Case report或是image開始嘗試。 -
自己找團隊開啟研究
統合分析和系統性回顧的進入門檻相對低,坊間也有不少課可以上,可考慮和同儕組成團隊研究。然而,題目的選擇是最大的關鍵,若對該領域的認識不深,並不容易找出好的題目。
如何構思題目?
研究的第一步,就是要先設定好你想要解決的臨床問題。我個人會從以下幾個面向尋找可能的研究題目
-
臨床的問題
臨床工作上遇到的任何疑問,都是潛在的研究題目。建議平時就可以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,有空的時候就搜尋相關文獻,也許就能找到一些靈感。舉例來說,DPP4抑制劑和類天疱瘡的產生有關,那使用SGLT2抑制劑是否會影響這類水疱病的產生? -
從原先的研究延伸
在撰寫研究的過程當中,通常會提出一些核心的假說或機轉來解釋研究的結果,而這些機轉也可以嘗試套在其他具有類似病生理機轉的疾病上。舉例來說,我當時第一篇寫的題目是探討圓禿和聽力受損的關聯性研究,背後的假設是內耳的黑色素受到免疫影響;後來我嘗試將概念延伸至白斑,進而完成白斑和聽力受損的統合分析研究。接著再將概念延伸到同樣有黑色素細胞的視網膜,再完成白斑和眼睛疾病的統合分析研究。 -
熱門議題
學術界每年都會有些比較熱門的研究題目,以過去兩三年來說,相當多的研究都集中在COVID-19的感染上(雖然最近已經有點退燒了),相關研究在當時也相對好投。因此,可以思考看看自己的科別和這些熱門主題的關聯性,進而找到研究的靈感。舉例來說,我曾寫過疫情期間對皮膚科門診診斷的影響?疫情期間如何照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系統性回顧等。 -
論文期刊
鼓勵大家能夠定期追蹤自己領域的主要期刊,一來能夠了解國際的研究趨勢,另一方面也能參考不同的研究題目,學習不同的方法學,也經常能夠找到一些靈感。 -
研討會和演講
研討會或年會上,其實可以在短時間內聽到不少有趣的演講,也有機會找到一些靈感。舉例來說,當時我在皮膚科年會聽到一個個案報導,是用dupilumab治療某種遺傳性水泡疾病,後來我就延伸寫成一篇dupilumab治療各種遺傳皮膚疾病的系統性回顧文章。
構思題目之後?
當想到一個研究題目之後,我會用以下的幾個步驟去審視這個題目
-
丟Pubmed搜尋相關文獻
第一步就是先上pubmed搜尋相關研究題目是否已有人發表?如果這個題目沒有人發表過,那或許就是個潛在的研究題目(但也可能是因為做不出來)。若已有人發表過,可以了解目前研究的結論為何?是否仍有歧異及不確定性存在?(潛在可以做統合分析) 也可以思考目前該主題有哪些未釐清之處,又有哪些方法學可以解決? -
查詢PROSPERO是否已被註冊
若想要寫的題目為系統性回顧或統合分析,請務必要上去PROSPERO網站確認該題目是否已被註冊過?若題目已被註冊,則建議不要寫,否則可能會有學術倫理的問題。
(註:在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研究中,許多期刊都會要求作者需先在PROSPERO上完成註冊,並在內文中提供審核後的編號)。 -
構思研究方法方向
決定好題目後,下一步要思考你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,包括基礎研究/臨床收病人/院內資料庫/健保資料庫/統合分析/回顧型文章等。不同的研究方法,所需要的資源也就大不相同,也會有不同的研究規範需要考慮(如IRB)。 -
和師長討論研究題目與設計
在思考題目以及研究方法後,還是建議跟通訊作者/有經驗的師長討論,可以協助審視題目的盲點,以及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處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