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DS相關的卡波西氏肉瘤(Kaposi sarcoma)
-
簡介
Kaposi sarcoma (KS)是一種血管腫瘤,和HHV-8的感染有關係。Kaposi sarcoma可以分成四個大類,分別為
- AIDS related KS:
→是AIDS患者最常出現的腫瘤 - Endemic:
→在HIV流行前就有,主要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- Organ transplant-associated:
→在器官移植的人身上發生率提高,可能和免疫抑制有關係 - Classic:
→主要出現在地中海/中東歐裔的老年男性
→患者的病灶主要出現在下肢
流行病學
- 在AIDS-related KS上,CD4 count是最為重要的因子
CD4 count越低,其發生的機率也跟著越高 - 隨著HAART治療的進步與普遍→KS發生率顯著下降
- KS和HHV-8的感染有很強的關連性
臨床表現
(1) KS可出現在身體上各個地方
- 但皮膚病灶最常見、也常是最初的表現
(2) Cutaneous KS
- 主要出現在下肢、臉(尤其是鼻子)、口腔黏膜、生殖器
- 病灶成紫紅色、橢圓形、沿著皮膚tension line線狀排列
病灶不會癢、不會痛、也不太會造成表層皮膚/底下組織的壞死 - 早期病灶並不容易區分 (紫斑、血管瘤、血腫等)
- 診斷:有經驗的醫師能夠看出來,並經由biopsy確診
(3) Visceral KS
- 各內臟器官都有可能被侵犯
- 常見的侵犯位置包括口腔、腸胃道、呼吸系統
- 口腔:1/3的患者會被侵犯→牙齦最多、容易流血、疼痛、感染
- 腸胃道:
→可能無症狀、體重下降、腹痛、噁心嘔吐等
→做scope能夠簡單辨識出來→典型是出血性的nodules - c. 呼吸系統:
→臨床表現:喘、咳嗽、咳血、胸痛
→氣管鏡:櫻桃紅色的病灶
Staging
(1) ACTG (AIDS Clinical Trial Group)發展的staging system
-
T:tumor的範圍 (Extent of tumor)
- T 0:病灶只有侷限在皮膚、並輕微侵犯口腔→預後較好
- T1:有淋巴水腫、更大的口腔侵犯、其他器官侵犯→預後較差
-
I:免疫的狀態 (immune status)
HIV感染的嚴重程度是重要的預後指標- I0:CD4大於200
* I1:CD4小於200
- I0:CD4大於200
-
S:系統疾病的嚴重程度 (Severity of systemic illness)
- S1:出現下列的臨床表現:曾有伺機性感染、B symptoms、口腔念珠菌等
- S0:沒有出現上述的臨床表現
(2) 隨著抗病毒藥物的發展,I的重要性下降
(3) 若患者為T1S1,則預後較差治療
(1) 治療目標:症狀緩解、避免疾病進展、讓腫瘤變小
(2) 治療內容
-
給予HAART抗HIV病毒藥物
- 隨著HAART的發展與普及→KS的發生率下降
- 部分患者在給予HAART後,KS就能緩解
但若出現內臟侵犯,則通常需要系統性化療
-
局部症狀治療
- 主要是減積緩解症狀;或是美觀上的考量
- 小lesion可以局部打化療 (Vinblastine)或干擾素、局部做放射治療
-
系統性化療
- 通常是用在比較advanced KS或是進展快速者
→廣泛皮膚侵犯(>25個病灶)、對局部治療無效、內臟侵犯 - 化療選擇:第一線為Liposomal doxorubicin
如果第一線使用後仍進展,考慮使用Paclitaxel
- 通常是用在比較advanced KS或是進展快速者
預後
隨著HAART的進展,KS的發生率下降、預後也顯著改善
Groopman JE (2014). AIDS-related Kaposi sarcoma: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. Retrieved 2016 Mar 2nd from www.uptodate.com
Groopman JE (2014). AIDS-related Kaposi sarcoma: Staging and treatment. Retrieved 2016 Mar 3rd from www.uptodate.com - AIDS related K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