傷口重建Reconstruction
-
Image courtesy of Gurunluoglu R, licensed under CC By 2.0
重建階梯reconstructive ladder
- 遇到傷口時的處理原則,由簡單開始,無法補起來就往下一階走
- 順序:secondary intention→primary closure→delayed primary closure→skin graft→local flap→regional flap→free flap
Graft v.s. flap
(1) graft
- 重建用的組織會和原來的位置脫離(complete detach)
- 血流主要來自被補處的微血管新生,因此限制了可移轉組織的大小
(2) flap
- 用手術的方式去挪動(mobilize)一個組織
- 此移轉的組織會同時帶有其血管,因此和被補處的微血管床無關,使得可移轉組織增加
Skin graft補皮
(1) 名詞
- STSG: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
整層epidermis加上一部份的dermis - FTSG: full thickness skin graft
整層epidermis加上整層的dermis
(2) 兩者的比較:contraction
-
primary contraction
因為FTSG的dermis較多,其elastic fiber成份也較多,所以會有早期收縮的發生 -
secondary contraction
病理性,晚發(3-6個月後),因為myofibroblast活化,導致collagen↑,疤痕攣縮,STSG比較容易發生 -
因此,如果有美觀考量的傷口,以及具有重要功能的傷口(ex.關節),補皮時應該要選擇FTSG,才能避免晚期攣縮,導致功能受限
(3) FTSG的限制:
- 因為dermis整層被取,所以要靠周圍的skin長過去,所以不能取太大塊,要選可以關的地方
(4) STSG的成功率較高
(5) 補皮傷口的換藥
- 要選擇indirect wet dressing
- 傷口需要保持濕潤,因為血管新生需要在48~72小時才出現,在這之前須要靠擴散作用,皮膚才能活,所以要用濕的敷料!
(6) 補皮長不好的因素
- hematoma、mobilization、infection
- 如果一直都長不好,還要考慮是否皮膚直錯面
Reference
北榮整形外科見習教學內容筆記 -
應該是 primary contraction 不是 contracture,是指取皮下來馬上縮小的狀況(本身彈性較佳)。
一個是收縮(contraction)、一個是攣縮(contracture)。 -
@cls2418 感謝!內容已經完成修改!
-
請問一下重建階梯reconstructive ladder順序:第一個是secondary closure還是secondary intention?
-
@YiHsuan-Ho 關於重建階梯的內容,我有看過非常多種講法。secondary closure的定義為 closure by secondary intention,我想兩者應該意義接近。可參考連結的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