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
-
(圖片來源: wikimedia)簡介
Allopurinol是降尿酸的常用藥物,allopurinol及其主要代謝物oxypurinol能阻斷xanthine oxidase,進一步抑制尿酸的生成。Allopurinol基本上是個不太有副作用的藥物,大致上只有1-5%的使用者會出現發燒或輕微疹子,但若出現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,雖然少見,但可能造成嚴重後遺症,甚至死亡
流行病學
- 發生率大約是0.1%,大部分的患者為亞洲人
- 嚴重的AH(ex. SJS或TEN),死亡率可能高達27%
- 隨著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盛行率增加
→allopurinol的使用率也增加
→因此,更多人被暴露在AH的風險之中
致病機轉
-
早期研究指出,腎功能差導致oxypurinol堆積是造成AH的重要因子
(但也有不少paper指出,腎功能、維持劑量和AH的發生沒有關聯性) -
有研究指出,起始劑量也和AH的發生有關→建議0.15mg x eGFR
-
基因:HLA-B5801
臨床表現
-
皮膚表現
→全身性的疹子、嚴重程度不一
→甚至可能演變成Steven Johnson syndrome或是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-
肝腎功能異常
-
發燒
-
嗜酸性球和白血球↑
Latency
時程不一定,大部分患者在開始使用allopurinol後8-9周內產生
診斷條件:Singer and Wallace diagnostic criteria
(1) 有明確接觸allopurinol的過去史
(2) 臨床表現
-
至少兩個major;或是一個major加至少一個minor
-
major criteria
→腎功能變差
→急性肝細胞損傷
→紅疹(包括diffuse maculopapular rash、SJS、TEN等) -
minor criteria
→發燒
→嗜酸性球增加eosinophilia
→白血球增加leukocyosis -
沒有接觸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結果的藥物
治療
- 立刻停止allopurinol的使用!
- Supportive care:換藥、傷口照護、注意水份和電解質平衡
- 可以考慮給予免疫抑制劑(ex. steroid)
Ramasamy, S. N., C. S. Korb-Wells, et al. (2013). "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ll published cases, 1950-2012." Drug Saf 36(10): 953-98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