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光(Refraction)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屈光
-
屈光度的表示法
→Diopter(D)(單位:1/m),代表透鏡的屈光能力
→算法:1/距離→1/透鏡的焦距
→負值代表divergence,正值代表convergence
→Dx100=幾度(ex. -2.00=200度近視) -
人的眼球大約是58.6D
→角膜大約43.5D,Lens大約19.11D
→透過改變這兩層,可以改變屈光的結果(ex.雷射、換人工水晶體等)
屈光不正
-
Emmetropia正視→物體剛好能夠聚焦在視網膜上
-
Myopia近視→物體聚焦在視網膜前面
-
Hyperopia遠視→物體聚焦在視網膜後面
-
Astigmatism散光
-
角膜的屈光不平均,導致平行光線無法聚焦於一點
-
with the rule:
年輕近視患者瞇眼睛→上下擠壓→角膜偏向橫放的橄欖球形→垂直屈光強,水平屈光差 -
against the rule:
老年人,角膜偏向直立的橄欖球→垂直屈光差,水平屈光強
-
※註‧老花眼是眼睛睫狀肌調整焦距能力變差!
視力
-
眼睛對於細節的辨識能力→主要是看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
-
最常用的是Snellen的表示法(0.1,0.5,1.0等)
-
1.0的視力代表能夠在1公尺遠處辨識出1分角大小的影像細節
-
LogMAR→因為Snellen表示法的視力並非等距,難以比較,取對數後LogMAR才能比較(paper通常會用)(註‧MAR=1/Snellen視力)
近視
-
在台灣的prevalence越來越高
-
成因:『眼軸變長』→使得聚焦處位在視網膜前
-
機制:基因(亞洲人)、生活環境因素
-
一旦近視了,就會不斷進展;越早近視,也就越有機會成為高度近視(>600)
-
高度近視的併發症
-
周邊視網膜出現格子狀退化(lattice degeneration),導致視網膜剝離風險增加
-
黃斑部病變風險增加
-
預防
-
避免長時間看近物,多休息,多看遠
-
良好的閱讀習慣
治療與矯正
-
唯一能夠減緩近視增加的藥物:atropine
-
有些報告也指出Ortho-K也能夠減緩近視增加(controvertial)
-
矯正:戴眼鏡、隱形眼鏡、雷射手術、甚至放人工水晶體
Reference
亞東醫院實習教學內容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