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產兒視網膜病變(ROP)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簡介
早產兒視網膜病變(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)是一種視網膜的血管新生病變,是幼童視力喪失的常見原因。其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和出生的週數及體重有關係。
病生理機轉
(1) 了解仍然有限,目前假設有兩個stage
(2) 第一階段:initial injury
-
可能因為低血壓、缺氧、高濃度氧氣,產生許多自由基
-
導致發育中的視網膜血管收縮,導致未成熟血管閉鎖
-
最後導致未成熟的血管閉鎖、視網膜缺氧
(3) 第二階段:血管新生
-
缺氧後導致VEGF生成,產生許多新生血管
-
新生血管相對比較脆弱,容易出血、水腫、增生
-
最後導致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 (視網膜剝離)
臨床表現
-
通常在早產兒孕齡滿34周左右開始出現 (從最後一次月經算滿34周)
但有可能在30-32周就出現 -
大部分的嬰兒都會自己好,只有少部分持續進展
-
早期:沒有症狀,需要靠眼底檢查
晚期:光反射變弱、視力變差
ROP的嚴重程度
(1) 分期
-
第一期:周邊視網膜『有血管區』和『無血管區』有白色的界線 (Demarcation line)
-
第二期:分界處變厚、成脊狀(Ridge)隆起
-
第三期:脊狀隆起更厚,合併不正常的血管增生
-
第四期:視網膜受牽引,導致部分視網膜剝離
-
第五期:視網膜全部剝離
(2) 嚴重程度評估
-
依照分區、期別、佔的範圍區分(以佔幾個clock hours表示)
-
可以依照嚴重程度分成Threshold ROP、Prethreshold ROP和High-risk prethreshold ROP (細節可以參考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ROP)
ROP的監控時程
-
監控對象 (2013年,美國AAP、AAO、AACO、AAPOS共同會議的結論)
→出生體重小於1500g
→出生週數(GA)小於30周
→出生體重1500g-2000g或是GA大於30周,但是合併高風險者
(由臨床醫師自行判斷) -
第一次檢查的時間
→ 孕齡滿34周時 (從最後一次月經算滿34周)
→ 出生滿一個月後
→ 看上面兩個時間,哪個先到就在那個時間檢查 -
後續的檢查規劃
→依照ROP的嚴重程度,訂立檢查的時程
→可以再詢問眼科醫師,或是參考uptodate的時程
ROP的治療
(1) Non-high-risk prethreshold ROP
- 基本上是不需要治療,密切的觀察監控即可
(2) High-risk prethreshol和Threshold ROP
-
需要進行治療
-
方式:
- 雷射治療(Laser photocoagulation)
- 冷凍治療(Cryotherapy)
- 打抗血管新生藥物(Anti-angiogenesis)→包括Bevacizumab
- 如果進展至視網膜剝離,可能就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
ROP的預後
-
若未及早發現和治療,可能會進展至弱視和視力喪失
-
但隨著檢查技術及後續治療的進步,發生率不斷下降
ROP的預防
- 目前尚未有治療具有足夠的證據,還需要更多的研究
- 重點是要及早檢測、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!
Paysse EA (2016).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. Retrieved 2016 Mar 31st from www.uptodate.com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