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簡介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投稿人: 張晉瑜醫師
定義
為一常見、可預防、可治療的疾病;因為有毒的微粒或氣體持續刺激呼吸道與肺泡,引起慢性發炎反應,導致肺泡及小氣道漸進性、結構性的傷害。造成持續的呼吸症狀以及氣流限制(Airflow limitation)。其中,疾病進展和共病(co-morbidities)是存活率的重要指標。
流行病學
盛行率與死亡率因為持續的暴露在環境因子、抽菸人口增加以及壽命的延長而逐年的上升 (大部分疾病都在下降),在2011年是美國第三大死因。
風險因子
分為兩種。在2017年版更強調宿主因子的重要。
-
環境因子:
→抽菸(最重要)、空氣汙染、生物性燃料燃燒
→同樣是COPD的患者,沒抽菸者的症狀較輕,疾病較不嚴重
→抽菸者,少於50%的人口最後會罹患COPD -
宿主因子:
基因(遺傳性α1-antitrypsin缺乏症)、家族史(氣道限制的情形在抽菸及家族有嚴重COPD的風險也有顯著的增加)、老化、異常的肺部發展(50% 的FEV1下降會發展成COPD)、低社經地位、氣喘、幼時嚴重肺部感染、肺結核
致病機轉
抽菸、汙染物與宿主因子→肺部發炎→自由基↑,α-antitrypsin↓(蛋白酶破壞↑)→若伴隨修復不好的話,就會導致COPD的發生
病理變化
此兩種病理變化不一定會一起發生,可能會以不同的速率發生,都會造成airflow limitation
-
慢性支氣管炎(Chronic bronchitis)
小支氣管疾病(發炎,纖維化)→呼吸道阻力↑→堵塞 -
肺氣腫(Emphysema)
肺實質破壞(發炎、破壞)→肺泡彈性↓→無法充分吸氣或吐氣
疾病進程
咳嗽、痰→喘→呼吸困難→呼吸衰竭→死亡!!!!
併發症
-
肺部血管:
缺氧→肺部血管緊縮,阻力↑→肺高壓→長期導致心臟衰竭。這樣由肺部疾病導致心臟衰竭,稱為肺心症(Cor pumonale) -
發炎介質擴散:
肺產生的發炎物質,經血流到達全身,導致全身性的發炎
Asthma和COPD的鑑別
COPD Asthma 發作 通常在中年發作 通常在孩童時期就發作 症狀 緩慢進展 每天都不一樣,晚上或清晨最嚴重 誘發因子 有毒微粒(ex.抽菸) allergen過敏原 致病原理 肺部macrophage產生許多自由基和cytokine→小支氣管疾病和肺實質破壞 Mast cell釋放發炎介質→支氣管緊縮 免疫細胞 neutrophil和CD8 eosinophil和CD4 恢復狀況 Not fully reversible Reversible 上皮細胞變化 1.上皮增生 2.基底膜不會增厚 1.上皮脫落 2. 基底膜增厚 延伸閱讀
Reference
GOLD guideline 2017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