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瘜肉polyp的分類
-
凸出型:有柄→在大腸鏡下,可以用snare套住、電燒掉
-
扁平狀:沒有柄,一片,用snare套住會切除不完全
扁平狀息肉的切除方式
(1) EMR: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
-
先在黏膜下注入normal saline,等息肉鼓起來後,再用snare套住燒掉
-
若扁平狀息肉大於2公分,snare就圍不住
(2) EPMR: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
-
當扁平狀息肉大於2公分,無法一次切下,只好分次切除
-
問題:病灶無法完整切下、切片評估困難、復發率較高
(3) ESD:見下文
ESD: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
-
ESD的技術最早是使用在胃癌的切除(日本),現在更應用到大腸、喉等
-
流程:簡單來說,就是在病灶的黏膜下注入玻尿酸,將黏膜和腸壁分離,接著在用內視鏡的專用切除刀將該病灶切除下來
-
ESD能夠切除較大的扁平狀息肉,復發率亦較低
-
適應症:較大的扁平狀息肉(>2cm),早期腫瘤(侵犯不超過submucosa)
-
ESD的缺點:要單人操做大腸鏡、操作時間長、需要高超內視鏡技術、perforation機會較高
-
費用:台灣目前沒有給付,費用至少4萬多
Reference
北榮大腸直腸外科見習教學內容筆記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