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型肝炎(HCV)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簡介
C型肝炎是RNA病毒(flavivirus family),分成六個subtype (1a, 1b, 2a, 2b,3,4,5,6),感染C肝後通常會走向慢性肝炎,會增加肝癌HCC的風險。HCV對於肝臟的傷害主要來自免疫系統的攻擊!
流行病學
-
全世界約有1億8000萬名帶原者
-
在美國:genotype1約佔75%,genotype2和3約佔20%
在台灣:主要是genotype 1和genotype 2為主 -
傳染途徑
以血液傳染為主(針扎、注射器、血清製品等)
經性行為傳染的風險較低 -
目前沒有疫苗能夠預防感染
臨床表現
(1) 急性肝炎
-
大部分症狀輕微,只有少部分患者走向猛爆性肝炎
-
症狀:疲倦、全身無力、頭痛、腹痛、黃疸等
(2) 慢性肝炎
-
疲倦為最主要的表現,但不一定明顯
-
當患者出現嚴重肝臟病變時,症狀才會比較出現
-
可能造成多器官的病變,詳見HCV syndrome
診斷
-
出現anti-HCV的抗體:和B肝不同,C肝抗體出現不代表痊癒!!!
-
檢測HCV RNA (通常感染後1-2周測得到)
-
檢測HCV的subtype:和治療及預後有關係
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
-
interferon加上ribavirin治療
-
『direct acting antiviral DAA』治療:治癒率高,但價格昂貴
(關於DAA與藥物治療的細節,請等之後新修改的筆記囉!)
預後
-
每年會有1-2%的患者出現HCC
-
通常是先有肝硬化,才會有後續的HCC
(B肝比較會跳過肝硬化,直接出現HCC)
Reference
Washington manual p677~p682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