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病生理機轉與臨床表現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投稿人:Rosh
簡介
多發性硬化症是最常見的『慢性中樞神經脫髓鞘病變』,具有空間與時間的分散性(Disseminated in time and space)的特色。此疾病詳細的病理機轉仍然不是很清楚,仍有許多研究進行當中。
流行病學
(1) 發生性別與年齡
-
女性較容易發生,約為男性的三倍
-
好發年齡為20-40歲,男性稍晚於女性
(2) 好發地區
-
發生國家以高緯度國家居多
→歐洲、俄羅斯、南加拿大、北美等
→ 故有以氣候、陽光和維他命D攝取等可能致病原因作為研究方向 -
赤道一帶發生的機會最低
(3) 環境因子
-
抽菸史和MS的發生風險相關→還需要更多研究
-
病毒的感染
研究顯示,久遠以前的EBV可能對MS的發生有影響,但是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EBV和MS的發展有關係。截至目前為止,亦沒有研究在MS病患的組織中找到或分離出和MS相關連的病毒
(4) 家族遺傳與基因
-
一等親有MS,個人發生MS的風險增加2%-4%
-
同卵雙胞胎一人若有MS,另一人的風險會顯著增加(20-40%)
-
HLA-DRB1占MS約10%的風險
病生理機轉
-
血腦屏障功能缺損
-
對自體抗原有反應的CD4細胞(autoreactive lymphocyte)進入中樞神經系統,並被”多發性硬化抗原”活化
-
血液中的抗體和細胞激素經由功能缺損的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,擴大發炎反應
-
形成邊界清楚的斑塊(plaque)
-
內含脫髓鞘的神經軸突以及星狀膠細胞形成結痂(scaring)
-
斑塊位置通常在有一條或數條血管的地方,包括視神經、腦室旁白質、腦幹、小腦和脊髓白質
-
斑塊內通常會有淋巴球或巨噬細胞,較活化的病灶以巨噬細胞為主
-
-
補體系統被抗體活化並造成去髓鞘反應
-
存活的寡突膠細胞會活化並重新為神經軸突覆上髓鞘,但是新生成的髓鞘效果不好
CIS與RIS
(1) CIS (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)
-
『單一次』符合MS的症狀發作
-
症狀不一定侷限在一處,有1/4的患者有多發性的病灶
-
常見的表現包括感覺異常(31%)、視力受損(16%)、動作異常(9%)、複視(7%)、步態不穩(5%)等
(2) RIS (radiologically isolated syndrome)
- 定義為MRI上看到高度符合MS的病灶,但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與病史
(3)進展到MS
-
有CIS或RIS的患者,長期下來,有將近60-80%的患者會進展到MS
-
需要做密切追蹤,部分可考慮給予藥物治療
臨床表現
MS的臨床表現多樣且複雜,不同的病變位置會造成不同的表現,不同患者之間的差異相當大。
臨床表現 描述 感覺異常 最常見的起始症狀,幾乎所有患者在病程中都曾經歷過。表現包括『麻』、『針刺感』、『腫脹感』等。 肌肉無力 通常是upper-motor-neuron type,且經常是雙側肢體都會受損。理學檢查能觀察到Spasticity和DTR升高。然而,若病灶阻斷了反射弧,有時候反而會看到DTR消失。 共濟失調Ataxia 可能和小腦的病灶有關係,導致步態不穩、協調變差、口齒不清、Scanning speech、intention tremor等。 視神經炎 主要造成單側的視覺受損,影響範圍以視覺中心區域為主。在視覺受損前一兩天,眼眶會疼痛;眼球轉動時疼痛會加劇。在發作期間,瞳孔反射會減弱或消失。約半數患者會完全緩解,其他的病患亦會有大幅度的進步。 橫貫性脊髓炎 部分患者會合併橫貫性脊髓炎(transverse myelitis),通常為急性發生,可以是對稱或非對稱的癱瘓或截癱。 眼睛運動異常 患者常會出現不正常的gaze和眼球震顫(nystagmus),和病灶的位置有關係。患者可能會出現雙側的核間性眼肌癱瘓(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),和MLF的病灶有關係。 疼痛 可以是神經痛(ex. 感覺異常、異痛感),也可以是非神經痛(癱瘓/痙攣造成的骨骼肌肉疼痛)。將近6成的患者有疼痛的問題,造成生活的困擾。 排尿異常 90%以上患者有膀胱異常,1/3的患者有失禁的問題。膀胱病變的型態,和脫髓鞘病變的位置有關係。 排便異常 30%以上的患者有便秘的問題;大便失禁較少見(15%),但會造成生活嚴重的困擾 認知功能受損 喪失記憶、無法專注、影響解決問題的能力;但通常不至於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功能 憂鬱 相當多患者有憂鬱的問題,且自殺風險比正常人高7.5倍 疲倦 超過9成的患者有,和憂鬱/睡眠困擾/失能有關係 性功能障礙 性慾下降、性器感覺變差、無法順利勃起等 睡眠困擾 失眠比例高,和疼痛、腿不寧症候群、夜尿等有關。MS患者出現腿不寧症候群的盛行率比正常人高出四倍。 暈眩 約有30-50%的患者出現,和腦幹的病灶有關係 Lhermitte sign 頸部屈曲會引起肩膀或手臂的電擊感,可能源於去髓鞘的神經感受度增加 Paroxysmal syndrome 短暫(10s-2分)、快速(5-40次/日)、且沒有合併意識變化的動作or感覺症狀(ex.複視/感覺異常/神經痛/共濟失調/肌肉痙攣/ Lhermitte sign等)。這些症狀可能會因為過度換氣或動作所誘發。成因則和先前病灶處的神經,出現了不正常的放電有關係。 其他 三叉神經痛、半臉痙攣、舌咽神經痛→和CN5,7,9神經根的病灶有關係。 病程
(1) 復發-緩解型(Relapsing/remitting)
-
數量最多,佔所有病例中約85%
-
數次分散的發作,每次持續數天到數週
-
初期的發作會在數週到數月後完全緩解,但是緩解的程度隨發作次數增多而減少,後遺症也越來越多
-
發作之間,病人的神經學症狀穩定
(2) 次發發展型(Secondary progressive)
-
初期病程和復發-緩解型相同,但在數次發作後會以穩定的進程惡化
-
造成較嚴重且持續的神經學障礙
(3) 原發發展型(Primary progressive)
-
佔大概所有病例中約15%
-
僅有持續惡化的進程,沒有嚴重發作
-
在較晚的年紀發生,引發的神經學障礙也較嚴重
(4) 發展-復發型(Progressive/relapsing)
-
佔大約5%的病人
-
病程是原發發展型和次發發展型二者之交疊
-
初期疾病會以穩定的方式發展,同時伴隨嚴重發作
-
-
謝謝分享~小小勘誤一下
發展-復發型(Progressive/relapsing) 現在應該改稱 Primary progression MS with acute disease ~
ref. UpToDate_Clinical course and classification of multiple sclerosis 201712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