傾食症候群(Dumping syndrome)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簡介
Dumping syndrome是post-gastrectomy syndrome的其中一種。胃部切除手術後,會導致胃部的容積下降,快速刺激腸道導致一系列的症狀出現。
病生理機轉
-
分成early(飯後30-60分鐘)和late(飯後1-3小時)
-
因為胃部容積↓,導致食物快速進入腸道
-
胃消化功能↓,導致小腸內的食糜osmolarity太高
→導致大量液體進入腸道
→接著導致腹脹、腹痛、腹瀉
→此外,因為血液容積↓,導致低血壓以及後續的tachycardia -
小腸hormone的不正常釋放
→導致vasomotor和GI的症狀 -
缺少幽門的調控,血糖會快速吸收,急速上升
→接著,引發了insulin的不正常分泌 (和GLP-1有關)
→在飯後1-3小時,出現了晚期低血糖!
臨床表現
-
可以分成early dumping和late dumping
-
Early dumping
→在此分為GI和全身性症狀
→GI:腹脹、腹痛、噁心嘔吐
→全身性:心悸、冒冷汗、潮紅、頭痛 -
Late dumping
低血糖的症狀!!(無法專心、冒冷汗、意識混亂) -
嚴重dumping syndrome患者可能會因為害怕症狀,而對飲食感到恐懼,進一步導致營養不良的問題產生
診斷
主要是靠臨床表現,可以參考Sigstad’s diagnostic index
治療
(1) 飲食調整
-
大部分的人調整後,症狀會改善
-
少量多餐(divided into 5~6 meals)
-
吃飯時,避免有液體的攝取→飯後1.5小時才喝(不然會加快食物通過胃部)
-
避免攝入單醣(減緩late dumping),適量脂肪攝取(避免脂肪便),增加蛋白質的營養
-
減少奶製品的使用
(2) 藥物治療
-
Acarbose
為alpha-glycoside hydrolase inhibitor,可以延緩醣類的分解,因此可以減少late dumping的產生 -
Octreotide:
→為somatostatin類似物
→抑制insulin及許多腸道hormone作用,同時可延長腸胃排空時間
→能夠有效改善dumping syndrome的症狀
→問題:脂肪便↑,可能會導致腹瀉、malabsorption的問題
(3) 手術治療
- 藥物治療失敗後,才考慮做手術上的治療
Reference: UPTODATE, 台北榮總醫療衛教單章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