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性貧血(renal anemia)的相關機制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簡介
在慢性腎臟病的病人上,時常有anemia的問題,本篇note主要介紹造成腎性貧血的相關機轉。在stage 4的慢性腎臟病患者,有58.8%有貧血問題,stage 5更達到92.5%
造成腎性貧血的相關機制
-
噁心、食慾不振→營養不良→鐵質、維生素攝取不足
(vit B12、folate→造成macrocytic anemia)
(鐵質缺乏→造成IDA→microcytic anemia) -
因為慢性發炎→導致hepcidin↑,鐵的利用率↓
→hepcidin為發炎反應時,由肝臟產生的acute phase protein
→可調節身體鐵的平衡,且有抑菌的功能,參與innate immunity
→和hemacromatosis、慢性發炎造成的貧血有關 -
Uremia會減少紅血球的life span,加速其破壞
-
在腎臟peritubule的residual fibroblast↓→導致EPO的合成↓
→在貧血的病人,EPO理論上要升高,但是CKD患者的EPO相對低上許多
→可能也和decreased bone marrow responsiveness有關係 -
因為尿毒症會影響血小板功能→有出血傾向,紅血球易流失
評估
測CBC/DC,看鐵的狀況(ferritin、Tsat),查occult blood等
治療
→控制出血、補充營養、輸血、給EPO等
→血紅素目標:根據KDIGO2012,大約在11.5mg/dL即可
→輸太高反而死亡率、AMI、BP、血栓風險都增加Ref:
亞東醫院腎臟科實習教學內容
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見習教學內容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