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黃疸的鑑別診斷
-
黃疸jaundice
-
黃的方向從頭黃到腳,退色則是從腳往頭退色
-
估算:頭:5;胸部:10;腹部:15;四肢:20 mg/dL
生理性黃疸vs病理性黃疸
(1) 生理性黃疸
-
因為肝臟發育未完全,無法有效conjugation,是正常現象
-
通常在出生後48-72小時達到高峰,第5~7天消退
(2) 病理性黃疸
-
(a)非生理性黃疸,(b)雖然是生理性黃疸,但bilirubin的量達到high risk
-
可以參考Bhutani nomogram,將黃疸的嚴重度做出區分
如何approach有黃疸的新生兒?
(1) 問診:
-
黃疸的LQQOPERA:黃疸的時間點、大小便顏色、合併症狀等
-
家族史、懷孕史(母親的用藥、感染等)、生產史、生活史(ex.哺乳)、體重、新生兒與媽媽血型、小孩是否有代謝性疾病等
(2) PE
- 評估皮膚、鞏膜顏色;看有沒有淤血、血腫等
(3) 實驗室檢查
-
基本的CBC,血型,Coomb’s test,G6PD,也要注意有無感染跡象
-
測total bilirubin,direct bilirubin
a. 可以抽血測得,為TSB
b. 可以經皮測量(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TcB)
c. 當TSB<15mg/dL時,TcB的數值可視為等同TSB數值
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
※若direct bilirubin大於總黃疸的15%就要小心
(1) 肝細胞的分泌問題
-
肝炎:bilirubin的分泌量減少,膽汁形成受影響 (TORCH先天性感染)
-
Dubin-Johnson syndrome
因為MRP2異常,使得bilirubin無法排入膽汁,整個肝看起來會非常黑,但基本上不會有太多的病變
(2) 膽汁的排除問題
-
小心膽道阻塞的問題
-
Biliary atresia:會有clay color stool
Un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
(1) 來源增加:血球破壞增加,hemolysis
-
immune mediated hemolysis
可能出現在媽媽和小孩血型不合的狀況 -
紅血球本身的結構缺陷:hereditary spherocytosis
-
紅血球本身的酵素缺乏:G6PD缺乏,導致NADPH↓→易受破壞
-
sepsis:機制尚未清楚,可能和氧化壓力上升有關
-
hematoma:頭皮血腫、腎上腺血腫
(2) Albumin的結合力下降
(3) 肝細胞conjugation出現問題
-
Crigler-Najjar sndrome:conjugation的酵素缺陷
-
Gilbert’s syndrome
最常見的遺傳性conjugation異常疾病; 可能長大成人後,在健檢時才發現。酵素活性約下降10~35%,不一定會有症狀,且在大部分的藥物代謝也沒有問題
(4) 腸道再吸收增加→Breast-milk jaundice
-
母乳中有glucuronidase,可增加bilirubin的再吸收
-
進一步增加腸肝循環製造unconjugated bilirubin的能力
-
會在出生後4-7天出現,可能持續3-10周
(5) Breast feeding jaundice→第一周出現
-
因為初乳較濃不好吸,可能導致母乳攝取不足,出現脫水的問題
-
除了hypovolemia之外,因為攝取量下降,進一步導致腸道蠕動變差,再吸收的bilirubin也增加
-
這些新生兒,可以注意到『體重下降』!!
-
治療:補充牛奶,提高哺乳頻率
黃疸的併發症
-
TSB大於20mg/dL就要小心神經學的相關後遺症
-
急性:膽紅素腦病變;慢性:核黃疸(Kernicterus)
處置
-
重點要找到造成黃疸的原因,並給予適當的治療
-
注意哺乳狀況、水份、營養等
-
光照治療phototherapy
a. 在藍光下,bilirubin進行光學異構,轉變為水溶性物質,從腎臟排除
b. 治療時機可參考光照治療的guideline -
若降得不理想,且bilirubin/albumin高,考慮blood exchange transfusion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