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黃疸的後遺症
-
簡介
新生兒黃疸是個很常見的狀況,大部分也都是短暫且良性的狀況。然而,過高的Bilirubin可能造成新生兒的神經損傷,甚至導致不可逆的腦部變化。在照光治療充足的已開發國家,這些病變相對較為少見;然而在開發中國家,核黃疸(慢性腦部病變)仍造成相當大的負擔。
黃疸造成的神經及腦部損傷
(1) 當total bilirubin>25mg/dL就可能產生
(2) 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急性腦部病變
-
分期:三個時期
→第一期:疲倦、嗜睡(但還叫的醒)、肌張力下降、高頻率哭聲
→第二期:發燒、高肌肉張力、角弓反張等
→第三期:apnea、發燒、seizure、滲至昏迷 -
因為bilirubin所造成的神經元、神經膠細胞壞死
(3) Kernicterus核黃疸
-
出生後一年發生,是hyperbilirubinemia的後遺症
-
症狀:不自主運動(舞蹈性腦性麻痺)、聽力受損等
核黃疸盛行率
-
在已開發國家:0.4-2.7/10萬人
-
開發中國家:可能達已開發國家的100倍,造成相當大的負擔
致病機轉
(1) 和unbound, free-bilirubin有關
-
indirect bilirubin為脂溶性,在血漿中主要和albumin結合
-
如果total bilirubin太高,就會導致未結合的量增加
-
這些indirect bilirubin會進入BBB,造成腦部的傷害
-
可以測量bilirubin /albumin的值來預測腦部病變的風險
(2) 造成的腦部損傷位置
-
indirect bilirubin為脂溶性,能穿過細胞膜,特別是myelin-rich的膜,因此,神經細胞容易受到傷害
-
只有特定區域:basal ganglia、brain stem、cerebellum
-
可能和不同細胞的酵素活性、bilirubin代謝有關聯性
(3) 致病機轉
-
神經元:影響cell cycle的進行,增加氧化壓力,增加細胞死亡等
-
神經膠細胞:增加發炎物質的分泌,並增加細胞apoptosis
危險因子
有下列危險因子者,較易發生嚴重的hyperbilirubinemia及併發症
-
高bilirubin:落在high risk zone (>95 percentile)
-
出生後24小時內的黃疸
-
人種:東亞人
-
早產兒、體重過輕
-
有手足曾經接受過照光治療
-
有溶血性貧血的問題
-
有cephalohematoma或是生產的trauma
治療
-
處理造成黃疸背後的原因
-
照光治療、exchange transfusion→降低血中的bilirubin濃度
-
其他可能的治療?
- 有動物研究發現minocycline會減低bilirubin導致的腦部傷害,然而這類tetracycline的藥物會影響骨頭與牙齒發育,在新生兒上安全性需要考慮
- tin mesoporphyrin:抑制heme的氧化,降低bilirubin的生成,但是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作為佐證
Reference
Watchko. J. F., Tribelli. C. (2013). Bilirubin-induced neurologic damage —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approaches.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, 369; 21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