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的病毒性腦膜炎
-
簡介
aseptic meningitis代表臨床上有腦膜炎的症狀,但是細菌培養的結果是negative。其可能有感染或非感染性的原因,但最主要來自於病毒的感染。
流行病學
在美國,每年約有26000~42000的病人因為病毒性腦膜炎住院
致病機轉
-
大部分的病毒從呼吸道或腸胃道侵入人體→viremia→進入腦膜
-
致病原:最常見者為腸病毒enterovirus
→腸病毒約占病毒性腦膜炎的85%到95%
→要小心科沙奇B型、腸病毒71型、parechoviruses等
→傳播:主要來自糞口傳染、部分由於飛沫傳染
→通常在溫暖的月份較多 -
其他致病原
HSV(造成腦炎encephalitis最重要的原因)
Arbovirus(造成流行性中樞神經感染的重要原因)
流感病毒、狂犬病病毒等
臨床表現
和每個小孩的年紀、免疫狀態、病原體有關
(1) 共同表現-
相對於細菌性腦膜炎,症狀較沒那麼嚴重
-
新生兒:突然高燒、噁心嘔吐、呼吸道症狀、躁動等
-
較大的小孩:突然高燒、劇烈頭痛、噁心嘔吐、脖子僵硬、畏光等
-
理學檢查可能發現脖子僵硬、囟門凸起等
(比較:腦炎症狀→neurologic deficit加上人格改變)
(2) 腸病毒腦膜炎→上述症狀,還可能出現咽峽炎、手足口病等
(3) 細菌性腦膜炎vs病毒性腦膜炎
-
兩者在許多表現上很類似,不一定容易做出區分
-
細菌的表現較為惡性,如果分不出來就做lumbar puncture
-
可以參考BMS(bacterial meningitis score)
http://reference.medscape.com/calculator/bacterial-meningitis-score-child
診斷
重點是要找出需要特殊治療的病原體
-
首先要先排除掉細菌性腦膜炎的可能,若無法確定要給抗生素
-
病毒性腦膜炎的確診:CSF分析
-
病史:症狀、TOCC、接種疫苗、前行感染、動物接觸史等
-
檢查
腦膜炎症狀(頸部僵硬、Kernig sign、Brudzinski sign)、評估意識狀態、觀察是否有腸病毒感染跡象(ex.水泡、手足口病、咽峽炎等)、觀察是否有其他病毒感染的可能性。 -
影像學
若出現意識狀態改變、神經學缺損等,可能需要做神經影像學檢查(ex. CT、MRI) -
Lab:CBC、blood culture、電解質、肝腎功能、CRP等
-
CSF
- gram stain、細菌培養、cell count、蛋白質、葡萄糖、病毒檢驗等
- 細菌:WBC>103/mL (嗜中性球為主)、glucose<40mg/dL
- 病毒:WBC:10~500/mL(monocyte為主),glucose和protein可能正常
處理
-
如果病因不明,還是會給予經驗性抗生素療法
-
病毒性腦膜炎以supportive care為主
→躺平休息,在暗處休息,減少活動
→給acetaminophen緩解疼痛與發燒(少用aspirin,和Reye症候群有關)
→注意體液的平衡,同時給予mannitol降腦壓(可減緩噁心嘔吐) -
抗病毒藥物:視臨床嚴重度與需求給予
→若病人出現腦炎表現、局部神經學缺損,懷疑HSV,可給予acyclovir(抗HSV)
預後與預防
-
大部分能夠完全復原(腸病毒腦膜炎的病程通常良性)
-
預防:衛生習慣、疫苗、疾病預防(小心蚊蟲叮咬)等
Reference
-
Pentima, C.D. (2014). Viral meningitis: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in children. Retrieved 17th Jun 2014 from http://www.uptodate.com
-
Pentima, C.D. (2014). Viral meningitis: Management, prognosis, and prevention in children. Retrieved 17th Jun 2014 from http://www.uptodate.com
-
Pentima, C.D. (2014). Viral meningitis: Epidemiology, pathogenesis, and etiology in children. Retrieved 17th Jun 2014 from http://www.uptodate.com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