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B lymphadenitis
-
(圖片來源:wikimedia)簡介
TB淋巴腺炎(Lymphadenitis)是最常見的肺外結核,除MTB (M. tuberculosis )之外,也可能由NTM感染所造成
病生理機轉
(1) 單一的TB lymphadenopathy
-
Primary TB感染後,部分結核菌可以經由血行傳播至淋巴結
並且蟄伏在淋巴結內 -
大部分的TB lymphadenitis來自於蟄伏TB的再活化
(2) 有一小部分則是因為嚴重的miliary TB,導致淋巴結受侵犯
流行病學
-
在非TB盛行區:通常來自於TB流行區的移民
-
在TB盛行區:
→HIV合併TB:60%的患者有肺外結核
→通常在CD4<300以下出現
臨床表現
-
臨床表現和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淋巴腺腫的位有關
→在年輕成人,常以慢性、無痛性淋巴結為表現
→部分合併有發燒、嚴重者甚至會有潰傷、甚至化膿 -
位置
→以頸部lymphadenopathy最多(63-77%)
→其他:- 縱膈腔淋巴結腫大→可能導致氣管的壓迫
- 腹腔淋巴結腫大,可能壓迫到血管,產生各種臨床表現
鑑別診斷:周邊lymphadenopathy
-
癌症:Hodgkin/non-Hodgkin lymphoma
-
感染:NTM、貓抓病、真菌感染、細菌
-
自體免疫疾病:Kikuchi disease
診斷
-
組織病理切片:針頭抽吸、或是做lymph node biopsy
-
拿組織去染Acid fast stain、培養等
治療
※可以參考台灣結核病治療指引(目前到第五版),網址連結
-
簡單來說,治療藥物包括HERZ,並治療6個月左右
前兩個月:HERZ (Isoniazid、Ethambutal、Rifampicin、Pyrazinamide)
後四個月:Isoniazide加上Rifampicin
(其他肺外結核治療時間不同~請參考治療指引) -
HIV感染者合併TB淋巴腺炎,治療的時間需要更長
-
有些人治療後會出現Paradoxical reaction
- TB藥物使用後,20%的患者lymph node反而會腫大
- 可能是對MTB的免疫反應導致
- 可以做細針抽吸,區分是paradoxical reaction還是藥物反應差
Spelman D (2016).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. Retrieved 2016 Mar 1st from www.uptodate.com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