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呼吸器相關的肺部受損( 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)

    每日 Notes
    呼吸器ventilator 胸腔科
    1
    1
    5838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 TinyNotes

      Introduction

      呼吸器的使用能夠讓呼吸肌休息,並提供足夠的氧氣交換。呼吸器最早的使用為1952年哥本哈根的小兒麻痺大流行,成功的降低死亡率(Ibsen醫師開始使用氣管內插管和正壓呼吸,並在隔年創立ICU制度)。然而,即使使用呼吸器後矯正血氧狀態,仍然有許多病人死亡,這篇paper主要探討ventilator相關的肺部傷害。

      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 肺部生理

      • 人能夠呼吸,很重要的一點是來自於pleural內的負壓

      • 局部肺部組織的overdistention是產生lung injury的關鍵
        因此,控制肺部吸氣時的inflation pressure是避免overdistention的重點!

      • 可量測alveolar pressure:吸氣末端的壓力稱為『plateau pressure』

      • 如果病人沒有用力呼吸,plateau pressure是撐開胸壁和肺組織的壓力,因此,如果一個病人的胸壁很硬(ex.有pleural effusion),表示大部分的壓力是要撐開胸壁,肺組織不一定承受很強的拉扯力量

      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 相關的physical forces

      • 當外界給予的lung volume太高→局部肺組織overdistention→會導致肺泡破裂、氣體漏出,甚至導致嚴重的barotrauma (氣胸、皮下氣腫等)

      • 較為細微的受傷,可能會以pulmonary edema的形式出現
        (詳可見Webb和Tierney的動物實驗)

      • 雖然lung volume開太大,會造成barotrauma,volume開太小也可能有問題

        • 機制:很多種,可能和過度頻繁的開啟和關閉呼吸道、局部缺氧等有關
        • 這種因為volume不足造成的傷害,稱為atelectrauma
        • atelectrauma:上皮受損,hyaline membrane,pulmonary edema
        • 根據Mead的研究,發現在『充氣和塌陷肺泡的交界處,其拉扯的力量為其他肺部組織的四到五倍』,可能也促使atelectrauma的產生

      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 相關的biologic forces

      • 上述physical forces會導致許多胞內mediators釋放,接著導致肺部的損傷
        有些會直接造成肺損傷,有些會促使纖維化發展,有些則會吸引發炎細胞

      • 上述的biologic forces導致的肺損傷,稱為biotrauma

      臨床上的處置Clinical Management

      使用呼吸器的目標,除了要減少呼吸的做功,達到有效的換氣,並且盡可能減少呼吸器所造成的肺部傷害

      (1) 呼吸器的使用策略

      • low tidal volumes:lung volume,避免肺overdistention→避免barotrauma
      • high PEEP (PEEP:吐氣末正壓)
        • 在吐氣末期給予一個正壓,避免肺泡完全塌陷→減少atelectrauma
        • 然而,PEEP太高可能會減少靜脈回流,或造成肺overdistention
        • 然而,在ARDS的患者,使用較高的PEEP可以降低死亡率

      (2) High-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(HFOV)

      • 用相當小的tidal volume,但是較高的頻率(15/second)的ventilation技術
      • 目標:減少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
      • 然而,最近有兩篇大型trial發現在ARDS的患者使用HFOV並沒有改善結果,因此並不建議做為第一線的治療

      (3) 減少病人的metabolic need:因此可以減少breathing effort

      (4) Prone position(趴著!!)

      • 70%的ARDS患者趴著之後,其換氣功能改善

      • 可能的機制:增加呼吸時肺組織的同質性,減少lung injury;perfusion matching,增加吐氣後末期的肺容積,減少心臟對肺的影響

      (5) 藥物的使用

      • 神經肌肉阻斷劑:減少病人fight the ventilator,增加同步性synchrony

      • 抗發炎物質:減少biotrauma,目前還在研究中

      Reference: NEJM
      http://www.nejm.org/doi/full/10.1056/NEJMra1208707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