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rrett’s esophagus
-
簡介
據估計,美國約有5.6%的成人有Barrett’s esophagus,為一種食道上皮化生(metaplasia)成柱狀黏膜的疾患,其產生食道腺癌的風險將大幅增加。
定義
在下端食道發現『柱狀上皮』細胞,若延伸超過食道-胃交界處3公分者,稱為『long segment Barrett’s』;若小於3公分者,則稱為『short segment Barrett’s』。
病生理機轉
最主要來自GERD導致的反覆酸液腐蝕,導致食道的組織受損。反覆的受損後,食道的鱗狀上皮『化生(metaplasia)』成比較耐酸性的柱狀上皮。雖然柱狀上皮相對比較耐酸,但癌化的風險卻顯著增加。
流行病學
-
GERD為最重要的危險因子
-
男性較為常見(約為女性的2-3倍)
-
白種人較多,其他族群則相對較為少見
-
危險因子:肥胖(腹壓較大)、抽菸、部分患者有家族的傾向
臨床表現
大部分沒有顯著的症狀,或是以GERD等食道炎表現
診斷
需要符合兩個條件
-
內視鏡:在遠端食道有柱狀上皮存在
-
組織學:能夠看到特化的腸道化生(intestinal metaplasia + Goblet cell)
※若在食道發現intestinal metaplasia,會顯著增加腺癌的風險;然而,目前仍不清楚食道的gastric cardiac-type mucosa變化,是否為腺癌的顯著危險因子。
篩檢與監測
-
究竟誰需要篩檢,篩檢的頻率為何,目前仍有許多爭議與討論
-
有許多食道腺癌的患者,在被診斷時並不知道有Barrett’s esophagus,代表目前篩檢的效果是有限的
-
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,目前美國腸胃醫學會建議,若患者有慢性的GERD,合併有一項以上的食道腺癌危險因子(大於50歲、男性、白種人、hiatal hernia、高BMI、體脂肪分布、抽菸等),應該要接受內視鏡的篩檢
-
若檢查結果發現有nondysplasic Barrett’s metaplasia,建議定期做檢查(每3-5年)
治療
-
治療GERD:生活型態調整、給PPI
-
高度dysplasia的處置
→其癌化風險每年可高達6%,需要處理
→可考慮接受內視鏡的燒灼(雷射or熱能)或黏膜切除術
→手術切除也是一個選擇,但侵入性高 -
低度dysplasia的處置
→每6-12個月做一次內視鏡檢查追蹤
→也可以考慮接受內視鏡燒灼治療 -
nondysplastic Barrett’s Metaplasia
→定期內視鏡檢查
→不建議做內視鏡燒灼治療
Spechler, S. J., & Souza RF (2014). Barrett’s Esophagus.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, 371, 836-845.
Oxford American Handbook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(2011). P97-98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