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便(Steatorrhea)
-
簡介
脂肪便是指糞便中帶有脂肪,外觀通常看起來灰白,且帶有惡臭。這些排出的糞便會漂在水面,且不容易被沖掉。在正常人,超過90%的攝入脂肪會被吸收,並進入全身的循環;若脂肪吸收的路徑受阻,就會導致脂肪便的產生
成因
(1) 胰臟功能不足
- 例如慢性胰臟炎、胰臟切除
- lipase的生成不足,減少了脂肪的水解
(2) 膽鹽缺乏
- 例如肝內膽汁淤積、膽道阻塞
- 膽鹽減少,使得脂肪的乳化受影響
(3) 小腸疾病
- 例如Celiac disease
- 脂肪的吸收受阻,使得脂肪被排到糞便中
(4) 其他成因
- 甲狀腺機能亢進、藥物(ex. Orlistat)、腹瀉、細菌過度生長、飲食(ex.油魚)
臨床表現
(1) 脂肪的吸收受影響
- 脂肪便:外觀灰白、帶惡臭、浮在水面、不易沖掉
- 常伴隨有腹痛、腹脹等表現
- 患者可能有體重減輕、長不大的問題
- 脂溶性維生素(ADEK)的吸收減少,可能造成凝血功能、骨骼代謝等異常
(2) 脂肪便的成因
- 上述的各種成因,不只有脂肪便的表現,常伴有其他的症狀
- 病史詢問時要多留意是否有這些症狀的出現
如何證實有脂肪便
- 蘇丹紅染色:可以用來定性
- Three day fecal fat:是黃金準則,若24小時的糞便脂肪超過7g為異常
治療
-
重點在於找到背後的成因,並且對症下藥
(ex. 胰臟功能差者→補充消化酵素) -
補充缺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
注意骨質的狀態(Vit D吸收變差)
-
Three day fecal fat
請問知道目前台灣那邊有醫院可以幫忙做這個檢查嗎?
目前都是大腸直腸癌檢查為主
好像很少有人搜集三天糞便
如果有,請您告知一下
~~ * code_text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