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包膜疾患簡介
-
簡介
心包膜為包覆在心臟外層的組織,作為緩衝與潤滑之用。在某些狀況下,心包膜會出現一些疾患,可以依照臨床表現,簡單分成五個大類,分別為『急性心包膜炎』、『心包膜積液』、『限制性心包膜炎』、『積液-限制性心包膜炎』、『非限制性鈣化性心包膜炎』
成因
(1) 流行病學
- 在美國,最為常見的成因為癌症、心肌梗塞、以及尿毒症;在開發中國家,則千萬不要忘記TB的可能性
(2) 重要的成因
- 感染:多種細菌病毒都可能,不要忘了TB!!!!
- 自體免疫疾病:SLE、Dressler’s syndrome、post-pericardiotomy syndrome等
- 周圍器官受損導致:MI、心肌炎、肺炎
- 惡性腫瘤
- 出血進入心包膜中:創傷、主動脈剝離、出血性疾患、抗凝血劑
- 代謝性異常:尿毒症、甲狀腺低下
- 其他:放射線、sarcoidosis、amyloidosis等
急性心包膜炎
- 成因:常見於病毒感染後以及心肌梗塞後
- 病理:心包膜發炎→可能會影響到心肌層,產生變化
- 症狀
→尖銳、刀割般的中央處胸痛
→轉移到肩膀、上臂
→前傾會改善,但若躺下會惡化 - 臨床表現:聽診可聽到friction rub
- EKG:典型能看到廣泛的ST elevation
- 診斷:典型的表現+典型的EKG
- 治療:治療underlying disease、給NSAIDS
心包膜積液
-
前述的成因都可能造成心包膜積液,大量的積液出現時,要想到惡性腫瘤、TB、尿毒症、還有甲狀腺低下
-
病理:TB和惡性腫瘤比較有機會是『血樣積液』
-
臨床表現
- 和堆積速度/積液的量等有關係
- 可以是尖刺痛or鈍痛;且患者常會感到喘
- 當積液的量太多,將會影響血流動力學,稱為心包膜填塞(cardiac tamponade)
-
心包膜填塞的重要徵象
- Beck’s triad:低血壓、JVP↑、distant heart sound
- 心搏過速
- Pulsus paradoxus:吸氣時,血壓下降>10mmHg
-
心電圖
大量的心包膜積液可能會使得QRS的voltage↓、electrical alternans -
超音波
能夠看到大量的積液存在於心包膜中
若在舒張期時,看到右心房/室塌掉>>心包膜填塞 -
治療
- 血液動力學穩定、原因已知:處理underlying
- 血液動力學穩定,原因未知:抽積液、找原因、處理underlying
- 血液動力學不穩定:緊急抽心包膜積液、穩定生命徵象
限制性心包膜炎
- 成因:最常見為TB。其他成因包括放射治療、細菌性心包膜炎、創傷等
- 病理:心包膜變硬、甚至鈣化、進而限制心臟的活動
- 臨床表現:喘、水腫、腹水等
- 理學檢查:JVP↑、心音變小
- EKG:通常不正常,但不具有特異性
- 影像學:能看到心包膜變厚(>5mm)
- 治療:處理underlying的問題,必要時接受心包膜切除
積液-限制性心包膜炎
- 最常見的成因為活動性TB心包膜炎
- 同時有心包膜積液以及限制性心包膜炎
- 臨床表現:喘、水腫、腹水等
- 診斷:同時有心包膜積液和限制性心包膜炎的表現
- 治療:處理underlying的問題,必要時抽積液、甚至心包膜切除
非限制性鈣化性心包膜炎
- 通常是意外的發現,沒有臨床表現,成因通常不明
Reference
Oxford handbook of cardiolog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