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門搔癢
-
簡介
肛門及肛門周圍的皮膚搔癢是個非常常見的問題,據估計可能影響了1-5%的一般族群,且通常在30-50幾歲比較常見。
成因
大約有75%的肛門搔癢導因於發炎、感染、系統性疾患、腫瘤、肛門直腸疾患等。不明原因的肛門搔癢,有一部分則和糞便的滲漏有關係;一方面會刺激肛門旁的皮膚,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患者擦拭和搔抓。
(1) 肛門直腸疾患
- 包括脫垂的內痔、膿瘍、肛裂、瘻管等
(2) 皮膚科疾病
- Inverse psoriasis:侵犯摩擦處的乾癬,但不會有顯著的脫屑
- 接觸性皮膚炎:物理性、化學性刺激
- 異位性皮膚炎
- 化膿性汗腺炎(Hidradenitis suppurativa)
- 惡性腫瘤/癌前病灶:Bowen’s disease、Paget disease
(3) 感染
- 性傳染病、念珠菌感染、紅癬(Erythrasma)等
- 寄生蟲:蟯蟲(夜間肛門癢)
(4) 系統性疾病
- 糖尿病、膽汁淤積、血液腫瘤、腎衰竭、甲狀腺疾患、HIV等
- 通常系統性疾患會合併有全身性的癢
(5) 糞便的刺激
- 不明原因的肛門癢,要想到糞便滲漏與刺激、還有擦拭與搔抓導致受傷
診斷與評估
(1) 病史詢問
- 按照LQQOPERA詢問
- 是否有合併大便習慣改變、其他慢性疾病、飲食習慣改變、藥物、肛門的清潔方式與頻率、是否穿太緊的內褲等
(2) 理學檢查
- 要記得做DRE,評估肛門的狀況
(3) 肛門鏡
- 評估肛管、遠端直腸的狀況
治療
-
生活型態的改變
改善肛門清潔、避免肛門周圍潮濕、不要使用過於刺激的清潔用物、保護皮膚、避免攝入刺激性的食物、避免穿太緊的內褲、避免過度擦拭 -
若有發炎、感染、腫瘤、肛門疾患→根據疾病治療
-
若有糞便滲漏的問題,可補充纖維,讓大便能夠成形,維持比較適當的質地
-
可考慮在肛門周圍使用氧化鋅(ZnO),達到保護的效果
若有非常嚴重的癢,可考慮短期使用弱效的類固醇
Reference
Breen E, Bleday R (2016).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anal pruritus. Retrieved 2017 Sep 26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