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電燒的原理與應用

    每日 Notes
    外科概論 手術能量 醫療安全 電燒esu
    1
    1
    14824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 TinyNotes

      簡介

      電燒是手術中常用,其將電磁波 (Radiofrequency)的能量轉變為細胞內離子的震動能量,瞬間提高細胞内溫度,進而達到手術所需要的各種效果。雖然電燒刀廣泛應用於臨床,然而其使用的規範與教學卻偏少,也因此成為醫療行為中潛在的危害。ECRI所發表的Top 10 Health Technology Hazards for 2018報告中,電燒設備所造成的病人灼傷也被列於其中。

      歷史

      電燒技術大約在19世紀晚期快速進展,並在20世紀初開始發揚光大。Dr. Bovie研發了第一臺同時具有cut和coagulation功能的電燒設備,並在1926年,被Harvey Cushing醫師(近代神經外科之父)實際於手術中應用。到1970年代,封閉迴路式的電燒設備開始出現,讓電燒的使用更為安全。

      電燒的基礎-電學

      • 電燒為頻率500kHz左右的交流無線電波(radiofrequency)的射頻電磁波
        (若頻率太高,容易散射,增加周圍組織的暴露風險)

      • 基本的電學公式
        →R=V/I (電阻=電壓/電流)
        →P=I x V (功率=電流 x 電壓)
        →Q=P x t (能量=功率 x 時間)

      電燒的基礎-細胞的電效應

      (1) 電燒的頻率

      • 若頻率偏低(20-30kHz):肌肉及神經會去極化,造成收縮、疼痛

      • 若頻率達100kHz,頻率超過離子通道的反應,因此神經肌肉無反應
        此時細胞內的離子會因為交流電而來回震盪,震盪的摩擦力會轉變成熱能,導致溫度升高

      (2) 溫度對於細胞的影響

      • 細胞在60-95度時,會出現兩個不同的效應

        • 蛋白變性(white coagulation):溫度改變蛋白質間的鍵結,形成均質、膠狀的結構(類似將蛋煮熟)
        • 脫水(dessication):細胞膜受損,導致水分流失
      • 溫度超過100度時,水會沸騰,導致細胞破裂

      • 溫度超過200度後,會產生碳化(carbonization)作用,產生黑色碳粒,這樣的過程稱為black coagulation

      電燒的基礎-電極與迴路

      (1) 電燒利用電能驅動,因此需要形成一個迴路,才能夠傳遞能量

      • 設備需要有兩個電極,才能夠完成迴路

      • Monopolar
        兩個電極分別為電刀筆頭的『輸出電極』和迴路板的『分散電極』,請注意迴路中電極的電流密度。

      • Bipolar
        兩個電極皆在『電燒器械上』
        只有器械兩端中間的組織包含在電流迴路之中

      (2) 分散電極

      • 在monopolar中,會貼一個分散電極,以完成迴路,通常貼在大腿或背上
      • 通常面積較大 (因此單位面積承受的能量較低),若沒有貼好,將導致單位面積的能量過高,造成電灼傷
      • 雙極式分散電極,電燒機能以低頻低電流去偵測兩側貼片的電阻,若有電阻差就會停止啟動 (代表貼不好),以保障病人的安全

      (3) 組織的電阻(impedance)

      • 含水、離子較高的組織,通常Impedance較低
      • 脫水、低離子含量的組織 (ex.疤痕、脂肪),通常impedance較高

      電燒的基礎-電流輸出

      • 電燒機將插座的交流電,從『低頻(60Hz)』轉成『高頻(300kHz)』
      • 現代的電燒機目前都會有兩種輸出模式:Cut和Coagulation
        →Cut:連續性、相對低的電壓
        →Coagulation:不連續、相對高的電壓
        →Blend:兩者的混合,可視為有中斷的cut (不連續、低電壓)

      電燒的主要功能

      (1) Cutting 切割

      • 電燒筆的切割,主要利用linear vaporization達成
      • 利用持續、低電壓的電流輸出,快速將細胞加溫至100度
      • 通常會選擇尖端或刀狀的monopolar設備 (達到較高的能量密度)
        電燒機設備會選擇『cut mode』
      • 靠近欲切割的組織,但不會直接碰觸之(near contact)

      (2) White Coagulation

      • 主要用來封閉血管,達到止血的目的
      • 讓細胞內的溫度達到60-95度,使細胞的蛋白變性
      • 電燒機的cut mode和coagulation mode都可以達到此目的
      • 通常會選擇面積較大的電極,並且直接碰觸組織

      (3) Fulguration

      • 快速將細胞溫度提升超過200度,達到表淺coagulation的目的
        通常會將組織碳化,可看到碳粒的存在
      • 使用coagulation mode (不連續、高電壓),電流容易往周邊擴散
      • 不會直接碰觸欲電燒的範圍(near contact)
      • 可以達到快速、大面積的表面止血

      電燒相關的傷害

      (1) 分散電極的使用

      • 病人於手術當中,勿碰觸可導電物質,這會導致電流從該處離開,造成灼傷。但現代的電燒設備能感知電流變化並自動關閉,減少相關傷害
      • 分散電極要均勻的黏貼在病人身上,若接觸面積變小,將導致能量密度增加。 避免貼在有骨頭凸出、多毛、金屬植入物等的地方
      • 不應該隨意裁剪,可能會導致邊緣的尖端放電,導致灼傷

      (2) 電流的分流(diversion)

      • 絕緣失敗
        器械的絕緣不良通常不易發現,可能造成患者與醫師的傷害

      • Direct coupling
        →利用導電的器械,將電流導到原本迴路之外的地方
        →常見的例子:將電燒筆放在鑷子上,去燒鑷子碰觸的組織
        →若主刀醫師的手套有小破洞,可能會造成主刀的手灼傷

      • Indirect coupling (Capacitive Coupling)
        →電流被蓄積在電容中(ex.器械的絕緣層)
        →可能會造成主刀醫師或病人的灼傷

      (3) 活動電極本身造成的傷害

      • 不小心啟動:沒有用的時候,要放在袋子,不要放在病人身上
      • 直接的熱傷害:熱能效應延伸,影響到周邊的組織

      (4) 電燒與煙

      • 可能會影響手術的可見度
      • 電燒產生的煙霧含有許多小分子,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
        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煙霧暴露與癌症的關聯性

      (5) 著火與爆炸

      • 啟動時,避免同時使用其他可燃性的物質
      • 除了病人的燒灼傷外,甚至可能造成OR的火警,要小心!

      參考資料
      The SAGES Manual on the Fundamental Use of Surgical Energy (FUSE)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